日本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全新機能“超級樹木”

2008-04-16 19:28:31    作者:白秀萍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瀏覽次數(shù):
   去年,日本林野廳專家研討會的一份報告,提出了將正在推進的食品領域的轉基因技術引入林業(yè)領域的基本方針,即通過植入其他樹種的有用遺傳基因,開發(fā)具有全新機能的“超級樹木”。 

    楊樹、桉樹先行,柳杉染色體組的解讀任務重大 

    國際楊樹及桉樹染色體組分析領域已經取得顯著成果。楊樹染色體組約90%在美國得到解讀,日本和美國正致力于桉樹染色體組的解讀,但其他樹種的研究沒有明顯進展,原因是樹木的染色體組明顯大于草本植物。 

    轉基因技術的前提是分析染色體組,這需要巨額費用。水稻染色體組的解讀需要數(shù)百億日元,要解讀柳杉等的染色體組就需要更多的資金,因此,該報告提出,只有對有用遺傳基因進行有步驟的重點分析,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日本從事樹木轉基因研究的科研人員非常少,總計不到100人,用于科研的隔離苗圃僅有2處,在資金、人才、科研基礎設施等方面,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該報告建議,應確定優(yōu)先順序,推進重點有效的科研開發(fā)。 

    確定研發(fā)課題優(yōu)先順序 

    報告提出的樹木轉基因研究的具體主題如下:一是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提高固定二氧化碳能力等);二是提高木質生物量生產能力;三是提高對病蟲害的抗性;四是縮短育種期。報告指出,針對所有轉基因樹木開發(fā)控制花粉產生的技術,也是避免擾亂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緊迫課題。 

    報告強調,向普通市民提供充分信息的必要性。引進轉基因技術的原則是依據(jù)卡塔赫納法(日本“關于限制轉基因生物等的使用以確保生物多樣性的法律”),考慮其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目前,日本國內的兩個隔離苗圃可依據(jù)卡塔赫納法的規(guī)定開展試驗。今后,在增設同樣設施、擴充研究基礎時,必須向普通市民提供有關安全方面的信息。 

    該報告的內容將反映在2008年度預算案中,同時也是大學及民間企業(yè)等加強合作的方針。該報告最終決定的發(fā)展方向是:為增加實現(xiàn)“超級樹木”的可能性,要培育出用于防止氣候變暖的固碳能力強的樹木、用于生物量生產的高纖維素低木質素的樹木、無花粉且病蟲害抗性強的樹木等。

編輯:joj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