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堅持做減法 申遺得滿分

2008-07-17 18:58:35    作者:鄧建勝     來源:人民日報     瀏覽次數:

  7月8日凌晨,在加拿大魁北克召開的第三十二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傳出喜訊:中國“江西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獲得“滿分”??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國全票通過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國際上對大自然的神圣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三清山3年完成‘申遺’夢,說明我們堅持做‘減法’護生態(tài)的路子走對了?!痹诳笨私洑v了3個不眠之夜的上饒市委書記蔡曉明說。

  投入3億多元做“減法”

  位于江西省上饒市東北的三清山,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巔”而得名,核心區(qū)面積230平方公里。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認為,三清山在一個相對較小的區(qū)域內展示了獨特花崗巖石柱與山峰,豐富的花崗巖造型石與多種植被、遠近變化的景觀及震撼人心的氣候奇觀相結合,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呈現了引人入勝的自然美。

  蔡曉明引以自豪的“減法”,其實就是千方百計地減少對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美學效果”的人為干擾和破壞,也就是將游覽區(qū)和服務區(qū)分開,最大程度減少旅游等人為因素給景區(qū)帶來的環(huán)境壓力。

  在3年“申遺”過程中,三清山投入3億多元,拆除與遺產保護要求不符的各類建筑10萬余平方米,關閉了106家采石采礦和污染企業(yè)。

  三清山的另一種“減法”,就是把山上的賓館遷下來,實行“山上游、山下住,景區(qū)游、城里住”,實施“洗滌下山,凈菜上山”。同時,通過對旅行社進行調度,使得組團游客和散客分開上山,減少景區(qū)的環(huán)境壓力。

  “過去確實走過一些彎路”

  三清山投入巨資做“減法”,是因為過去旅游開發(fā)中做了一些不恰當的“加法”。

  “現在我們收集的垃圾主要是礦泉水瓶和廢紙,每天清運下山的垃圾十來公斤。要是3年前的這個時候,每天收集、清運的垃圾少說也有兩三百公斤,還不包括污水。經營場所都往山下搬了,我們的保潔任務也輕松多了。”在三清山核心景點三清宮從事環(huán)衛(wèi)工作8年多的邵士富告訴記者。

  在“申遺”前,1平方公里不到的天門群峰景區(qū),有6個星級賓館;0.6平方公里的南清園景點,有3個星級賓館;而在開發(fā)最早的三清宮,僅經營旅游紀念品、小吃等的服務攤點就達四五十個。大量的游客和經營人員吃喝拉撒全在景點,增加了邵士富等環(huán)衛(wèi)工人的保潔難度,對景觀環(huán)境帶來巨大壓力。

  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三清山藏在深閨人未識,吸引游客所需要的知名度和基礎設施奇缺。后來,核心景區(qū)開始大量興建旅游服務設施,一些人將三清山這樣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片面理解為只能依靠旅游賺錢的“盆景”,對其“巧加雕飾”,以追求游客數量并盡量延長他們在山上的逗留時間。

  “三清山的保護與開發(fā),過去確實走過一些彎路。主要原因是開發(fā)初期管理體制沒有理順,‘一山多治’現象比較突出,難以統(tǒng)一規(guī)劃。同時,開發(fā)理念上過分強調旅游功能?!鄙橡埵腥迳焦芪瘯魅螚钌锄t坦言。

  “申遺”成功只是一個新的起點

  在“申遺”綜合整治中,三清山以“尊重自然,融合自然,崇尚人性化服務”為出發(fā)點,修復游步道36公里,新設移動公廁7座、氣象水質監(jiān)測站5個、管理工作站7個,遺產展示中心和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高標準新建并投入使用,使得遺產保護管理設施更加齊全、科學。

  去年10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彼得?沙迪再次來到三清山實地考察時,他吃驚地說:“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些整治工作,簡直不可思議,就像是在變魔術,很多景點都無可挑剔?!?/P>

  “‘申遺’成功只是一個新的起點,如何應對知名度提升后可能大量涌入的國內外游客潮,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科研水平和保護能力,都是全新的考驗?!睏钌锄t說。

  據楊沙鷗介紹,三清山今后將繼續(xù)堅持“申遺”中的好做法,把嚴格保護放在第一位,完善各項保護管理設施,減少景區(qū)的環(huán)境壓力。同時,還將加強科學研究。目前,中國地質學會“花崗巖地貌景觀研究中心”已在三清山掛牌成立,與廣州中山大學合作設立的三清山植物研究所也即將掛牌,其首要任務是對三清山上的稀有植物品種進行太空育種試驗。

編輯:royal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