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研討伯樂樹保護與種群重建

2009-06-05 19:38:26    作者:章譯     來源:中國花卉報     瀏覽次數(shù):

  5月22日至23日,珍稀瀕危植物伯樂樹(bretschneiderasinensishemsl.)保護與種群重建研究研討會在廣東東莞舉行。該項目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陳紅鋒博士執(zhí)行,國際植物園保護聯(lián)盟(bgci)資助。

  據(jù)陳紅鋒介紹,伯樂樹又名鐘萼木、山桃樹,1999年被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伯樂樹為落葉喬木,大型總狀花序頂生,花直徑約4厘米,淡紅色,花期3至9月,蒴果近球形,成熟時為棕色,果期為5月至次年4月。深根性,抗風力較強。“伯樂樹的花、果都極具觀賞價值,樹體高大,綠陰如蓋,樹干通直。”陳紅鋒表示,根據(jù)考察,伯樂樹零散分布于廣東、廣西、江西、浙江等省,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的單種科植物,在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統(tǒng)發(fā)育和古地理、古氣候等方面都有重要科研價值??蓯勖利惖幕ü蛊涑蔀闃O具觀賞價值的園景樹,較強的適應性、發(fā)達的根系,也讓伯樂樹可作為低山營造混交林的樹種。

  由于原生境破碎化和人為破壞,加之自然結果率少,天然更新困難,現(xiàn)有伯樂樹母本樹稀少。為此,近年來華南植物園就其保護開展了大量工作,在廣東省南昆山自然保護區(qū)、廣州市石門森林公園及南嶺國家自然保護區(qū)進行考察,收集廣東、湖南、江西6個伯樂樹野生種群的種子材料,采取直接播種繁殖、組培繁殖、高壓播種繁殖三種實驗方法研究其生長發(fā)育過程。此外,還進行傳粉生物實驗,以提升人工授粉的結實率。與此同時科研小組還與伯樂樹分布原產(chǎn)地的當?shù)卣献鳎偷乇Wo種群,并將部分種苗引種到華南植物園和東莞樹木園等地進行遷地保育研究。

  5月23日,與會專家和代表來到東莞市林科園,舉行伯樂樹東莞遷地保育啟動儀式,并種植了30多棵伯樂樹。陳紅鋒表示,由于國內(nèi)培育伯樂樹幼苗和進行保育剛起步,保育工作最終是否成功還不確定。據(jù)研究,伯樂樹幼苗是否茁壯成長,20年后才見分曉。伯樂樹的珍貴性,恰恰在于它們不易生存。

  研討會邀請了國際植物園保護聯(lián)盟(bgci)中國項目辦公室主任文香英、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副主任任海、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yè)研究所周光益研究員、廣東省林業(yè)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梁曉東等專家和領導,東莞市林業(yè)系統(tǒng)工作人員約80人參加了會議。

 

東莞研討伯樂樹保護與種群重建

編輯: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