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基因組計劃”在深圳啟動(圖)

2009-07-22 17:47:47         來源:廣州日報     瀏覽次數(shù):

    20日上午,揭示“植物界大熊貓”??蘭花生存進化奧秘的“蘭花基因組計劃”在深圳正式啟動。該項計劃率先對小蘭嶼蝴蝶蘭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同時對杏黃兜蘭、大根槽舌蘭、小蘭嶼蝴蝶蘭等10種代表性蘭科植物進行基因表達的轉錄組測序和分析。

  預計有關基因測序將于今年10月份完成,相關科研成果將在同期舉行的深圳“高交會”上發(fā)布。此次研究將填補世界蘭科植物基因組研究的空白。

 


長瓣兜蘭

 

 

胼胝兜蘭


 

  蘭花進化“奇異”現(xiàn)象多

  據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劉仲健教授介紹,蘭科植物(蘭花)是植物界最大和進化程度最高的家族之一。

  從達爾文開始近200年時間,蘭花一直是進化生物學家關注的焦點。1903年,喙長25厘米的天蛾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達爾文關于彗星蘭傳粉者的預測;2003年,眉蘭花香成分的測定,證實了這種蘭花是依靠釋放假的“性激素”來誘騙雄胡蜂傳粉的;而大根槽舌蘭會自我交配,還會自己運動;藥用的天麻也是蘭科植物。

  將揭示蘭花生存的演變

  越來越多的研究,讓大家逐步認識了千奇百怪的蘭花,它們的傳粉繁衍甚至有很多有趣的具有人類智慧的現(xiàn)象。但是,這些奇特的蘭花是如何產生的,它們在進化上的關系如何?蘭科植物很難形成化石,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從基因組上尋找蘭科植物進化的“足跡”。

  劉仲健表示,此次“蘭花基因組計劃”在率先對蝴蝶蘭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的同時,還對杏黃兜蘭、大根槽舌蘭、墨蘭、三蕊蘭、香莢蘭等10種代表性蘭科植物進行基因表達的轉錄組測序和分析,將有望解釋蘭花的性從分離到融合的演變,唇瓣從花瓣狀向兜狀演變,以及其植物體征、生活型和營養(yǎng)體等的演變路徑,進而為揭示蘭科植物遺傳變異和分子進化特點提供科學依據。

  加速蘭花品種創(chuàng)新

  同時,蘭花還是世界瀕危物種,也是國際貿易公約保護物種的重中之重。

  項目研究組成員、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科學學部教授黃來強表示,“蘭花基因組計劃”的啟動將有助于人們更有的放矢地對瀕危蘭花進行保護,同時通過對蘭花基因組的解密可助我國科學家通過雜交等方式,加速蘭花品種的創(chuàng)新。

  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專家告訴記者,我國野生蘭長期以來都是國際花卉界的搶手貨,各國在蘭花花卉品牌和專利技術方面的競爭日趨加劇。某些洋蘭類,如大花蕙蘭、蝴蝶蘭均是國外利用我國國產原種蘭花為母本和父本進行雜交育種而培育出來的世界名花,市場產值每年上百億美元。

  另外,蘭科植物,如天麻、石斛、血葉蘭、白芨等都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通過解密蘭花基因組,該科研項目還將開展蘭科植物的藥物開發(fā)研究,通過開發(fā)新藥將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更好地造福人類,形成開發(fā)蘭科植物資源的大產業(yè)。

  深圳擁有800多種瀕危蘭科植物物種

  據統(tǒng)計,我國被列入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有1500多種,其中蘭花就多達1300多種,占90%,而兜蘭屬更與國寶大熊貓同列為一級重點保護,其余的蘭花全部被列入二級以上的保護。

  目前,我國蘭科植物種群數(shù)量正在迅速減少,為加強蘭科植物保護研究,國家林業(yè)局于2005年8月在深圳成立了“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qū)建設工程蘭科植物種質資源保護中心”。

  目前,該中心已收集保護的國家和國際一級和二級保護的瀕危蘭科植物物種達800多種,特別是與國寶大熊貓同一保護級別的兜蘭屬植物,全世界已知的所有種類基本收齊,成為保護我國瀕危蘭科植物物種最多的機構。

編輯:Aggie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