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苗木走出國門先需“補課”

2010-01-20 17:00:20    作者:駱會欣     來源:中國花卉報     瀏覽次數(shù):

    “新加坡每年用于綠化的資金量很大,市場潛力非常可觀。廣東等地苗木產(chǎn)區(qū)有大量的行道樹苗木積壓,如果我國生產(chǎn)的苗木能夠符合新加坡要求,將是一筆很大的生意??上У氖?,我國在培養(yǎng)苗木時沒有按照國際通用標準做,很難走向國際市場?!眹H樹木學會中國地區(qū)分會會長歐永森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南方苗木采購經(jīng)銷商大會上直言不諱。

  那么,國際通行的行道樹有哪些指標要求?國內的差距在哪里?國內苗木與國際接軌需要在哪些方面改進呢?記者就此對歐永森進行了專訪。

  六個指標最關鍵歐永森說,國際樹木學會(簡稱ISA)有一套樹木規(guī)格標準,其中每項要求都是經(jīng)過幾十年的研究、探討形成的,世界上很多國家進行園林綠化設計及施工時參照的就是ISA標準。對照這一標準,歐永森指出,我國行道樹的生產(chǎn)與國際標準的差距主要表現(xiàn)在六個方面,即中央主干、活冠比、強接枝、“螺旋梯”型分干布局、“干粗收窄”樹形以及根部系統(tǒng)。歐永森解釋,行道樹作為一種種植在特殊環(huán)境中的應用類別,對樹體安全的要求高,因此各項指標均把抗風能力作為重要因素考慮。

  “按照ISA的行道樹標準,樹體2/3以下不能出現(xiàn)雙主干或多主干,必須是中央主干,這是基于中央主干樹抗風能力強的考慮?!睔W永森說?;罟诒仁侵笜涔诟哒紭潴w總高的百分比,高的活冠比代表樹體的抗風能力強,淚滴狀的樹冠是最完美的。

  ISA行道樹標準對活冠比的要求是大于30%。

  歐永森介紹,ISA對行道樹的一項標準就是有強接枝,行道樹只有分干粗度不超過主干粗度的50%才會產(chǎn)生強接枝,有強接枝的樹不容易折枝,強接枝代表樹體的抗風能力?!奥菪荨毙头植际谴笞匀恢袠淠镜姆指刹季郑@同樣是國際標準對樹木分干的要求,不僅要求分干上下層之間的距離約為樹高的5%,而且要梯形上下排列,絕不能直上直下重疊布局。

  按照ISA標準,行道樹的樹形要“干粗收窄”,這主要也是考慮到樹體的抗風能力?!爸劣诹己玫母肯到y(tǒng),則要求根系從中心向四周均勻輻射,沒有盤根、偏根等現(xiàn)象發(fā)生?!睔W永森說。

  生產(chǎn)思路要改進國內苗木生產(chǎn)者為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及運輸方便,移植前常對苗木進行截干、砍頭,歐永森說,這種做法與國際標準要求是相悖的,培養(yǎng)出的單點多干或雙主干的行道樹根本不可能出口,只能在國內消化。歐永森指出,如果用苗者只檢查樹木的地上部,又以葉片的多少和顏色來決定質量,不去關注枝干結構,不介意樹身的外力損害,不細心檢查根系,如此用苗,其后果不言而喻。因為葉片純粹是臨時性器官,快長快掉,而枝干結構才是永久性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苗圃要想有長足發(fā)展,生產(chǎn)培育思路要改,不能只考慮眼前利益,合成大樹、嫁接樹冠等做法雖然能解燃眉之急,卻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也易促發(fā)病蟲害,不值得提倡。

  在苗木生產(chǎn)方法上,歐永森強調必須在兩方面進行改進,一是把握科學的種植密度。歐永森解釋,植物的生長是靠光合作用來完成的,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施再多的肥也難發(fā)揮作用,而且會污染環(huán)境。國內很多苗圃唯恐土地利用率不高,行道樹苗也種得密密麻麻,其結果是苗木難以成材。歐永森說,提高土地利用率可以采用套種灌木、地被的方式來解決,保證行道樹苗木的生長空間是養(yǎng)好苗的第一要務。二是加強修剪整形技術的培訓,這是國內苗圃目前最欠缺的技術。歐永森說,苗木修剪就像給苗木動手術,必須了解樹木的結構,懂得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才能培育出“螺旋梯”型分布的樹干布局。

編輯:Aggie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