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2010年香港花卉展覽有感
今年3月,我作為北京展團的代表之一參加了2010年香港花卉展覽。此屆香港花卉展上的花藝展位作品數(shù)量依舊保持在30個,但感覺總體水準較往年有所下降,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創(chuàng)意不夠新穎是一方面,花藝語言的運用也顯陳舊。此外,花藝的手工整體欠精細。
雖然整體水準有所下降,但還是有一些作品可圈可點。比如日本水上雅夫花藝研究院的參展作品,命題帶有顯著的日本文化色彩,層次非常鮮明、多樣,甚至令我的數(shù)碼相機無法“描摹”。創(chuàng)作該作品的日本花藝師水上雅夫,將作品深秋森林的感覺營造得十分到位,芭蕉扇、樹根、樹皮粘貼等手法運用十分嫻熟老倒,作品讓人感覺到童話世界的靜寂與和諧。
獲得“最佳設計大獎”的西歐花藝會的展位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精品之一,其創(chuàng)意十分出色,描述了在久遠之前,大地之母將一顆顆小種子由天梯撒播人間,從此世界上便多了繽紛色彩的情景。作品色彩斑斕,雖然拘于展位的矮小,但比例協(xié)調(diào),將天地間的距離感以及花朵密布大地的壯闊感很好地營造出來,可見布展花藝師空間花藝技巧把握得十分到位。
美國花藝師學院香港教師協(xié)會歷年都參展,此次憑借“魔幻奇緣”獲得了“最佳展品金獎”,作品更多地借助了布光和背板,使展位充滿了魔幻主義色彩??梢娀ㄋ囌刮灰嗫刹痪心嘤谌魏问址?、形式,這點很值得國內(nèi)布展花藝師借鑒。
北京展團此次獲得了“最佳設計大獎”,出于此次“花之神話”的主題,我們借助了“嫦娥奔月、劈山救母”等幾個中國古典傳說,設計四組作品組成一個展位作品,力求分組作品和諧并存,雖然用花量較少,但對于香港地區(qū)的市民來說,中國傳統(tǒng)神話主題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
綜合看來,一些密閉式的插花藝術形式在香港還是不太受歡迎,相反,開放式的展位以及插花風格更符合香港人的審美情趣。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池坊去年并未參加香港花展,但是今年他們設計了一個不小的展臺,這或許是池坊作為日本最大的花藝團體,開始在香港開展自己花藝傳播的一個標志。而在以前,香港的東方插花領域一直都是草月流的天下。
作為香港康樂署舉辦的一項惠民娛樂活動,比賽是其次的,更多的意義在于豐富市民的業(yè)余生活,并將花藝之美帶給大眾,雖然從專業(yè)角度,此屆展覽會整體水準有所下降,但觀會者依然眾多,主辦方辦展覽的初衷也就達到了。
日本水上雅夫花藝研究院作品
西歐花藝會的展位作品
美國花藝師學院香港教師協(xié)會展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