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植物教育”缺位太久

2011-05-09 09:35:58    作者:唐聞佳     來源:文匯報     瀏覽次數(shù):

  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里,因櫻花一炮走紅的顧村公園再度出現(xiàn)人流如織的景象,都市人親近自然的熱情愈來愈高漲。但,也是最近,上海植物園的高級工程師、園林專家鄔志星卻經(jīng)常接到友人求助:“為什么踏青歸來感覺頭暈目眩?”

  他們不知,這是“花中毒”。“市民外出會情不自禁撲向自然的懷抱,卻不知野外有許多有毒植物。例如,在郁金香叢中逗留2小時以上,可能會頭昏,嚴重的還會脫發(fā)。”

  在上海植物園工作了30年,鄔志星人稱“花博士”。在感嘆現(xiàn)代人“愛植物、但不懂植物”怪狀的同時,這位做了30年自然科普的“老園林”更憂心這一怪狀的根源:校園“植物教育”漸行漸遠。

  游客竟與“毒花毒草”親密接觸

  “五一”前的周末,鄔志星帶著他自己調(diào)配的肥料和種子,走進徐匯區(qū)圖書館。作為上海風景園林學會科普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青少年科普促進會理事,出入社區(qū)、圖書館、學校做自然科普講座已經(jīng)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這天,他的講座題目是“家庭花卉養(yǎng)植”。剛一坐定,鄔老發(fā)話:“上海人很喜歡花,但是卻不認識花、還不知道怎么養(yǎng)花!”原來,春天里市民外出踏青增加,結果卻搞不清所看何物,是櫻花、梅花,還是桃花?春雨一下,也有不少人,翻種新植,但不出幾日,花給“種死了”。

  比這更嚴重的是,踏青歸來的友人還患上“花中毒”的毛病——春游時,因誤食、誤聞、誤碰有毒花卉、植物,引發(fā)頭暈、腹瀉、咽喉腫痛、口舌麻木等不適。鄔志星提醒,有些植物不適合室內(nèi)種植,擺放位置不對反而有害。比如茉莉花不要長時間放在臥室里,毒性易導致脫發(fā)。

  相比之下,有較強制氧能力的仙人球,能吸收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的吊蘭,特別擅長吸收廚房油煙、煤氣的冷水花等,比較適合醫(yī)院、工廠、家庭等場所種植。

  被擠到邊緣的校園“植物教育”

  作為老一代園藝學家,鄔志星對校園里的“植物教育”現(xiàn)狀憂心忡忡。“現(xiàn)在學校里往往是松柏一路排開,一點沒有學校的特色!”

  鄔志星對校園植物有自己的理解:讓孩子從植物的花開花落中感受四季變化,了解神奇的生態(tài)鏈,以及氣象對生物的影響;同時,“植物教育”還包含濃濃的人文情懷,讓孩子理解“三月春風似剪刀”、“紅樹蟬聲滿夕陽”等意境。

  他告訴記者,日本、韓國的幼兒園和中小學的“植物園”,設有“引種區(qū)”,專門引進一些瀕臨滅絕的種子,一來,讓這些植物得以繁衍;二來,也是一種由生命引出的環(huán)保教育,讓孩子懂得如果不珍惜植物,植物會不斷消亡,生命也將難以延續(xù)。

  “我們也曾有過類似的植物教育。只不過,得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彼時,鄔志星是上海植物園的科普部主任,每當有學生來植物園春游,他就做起“科普導游”,帶著孩子們識別植物。那時,他的科普工作日程排得很緊,不僅要出入學校帶領孩子探索自然,還要組織少科站植物興趣小組的學生、學校里的科學常識老師深入大山,考察植物。

  過去幾年,鄔老退休,科普時間多了,但找他的人卻少了。“現(xiàn)在,只有逢世界地球日、環(huán)境日,才會找我去做講座,可45分鐘一堂課能講些什么?”

  前些年,少科站和少年宮合并為青少年活動中心,鄔志星發(fā)現(xiàn),唱歌、跳舞藝術考級輔導班,英語、數(shù)學、作文培訓班異常紅火,而生物、化學等自然科學活動難以開展。

  “我明白,家長、學校都要立竿見影的東西,植物教育短期內(nèi)是出不了獎牌的,在學校里自然常識課程算是副課,更不要妄談植物教育了。”鄔志星說著直搖頭。

  竺可楨式自然科學人才難覓

  近些年,個別學校開始重視“植物教育”,邀請鄔志星前去設計一些校園植物園。在宜川新村幼兒園,鄔志星帶領科學常識老師,在校園里建了一個“達爾文生物探索園”。孩子們可以冬天看臘梅、春天看桃花、夏天賞睡蓮、秋天聞丹桂。這里有垂直的爬藤植物,還有小水池內(nèi)的水生植物。鄔志星說,這個探索園不僅讓孩子感悟“葉落老一年”的生態(tài)變化,在孩子心中還能播下探索自然的興趣種子。

  學生也喜歡聽鄔志星說植物的故事。比如,茶幾上的水果和鮮花為什么不能放在一起?因為植物在成熟過程中會自然代謝出乙烯,這會加速水果成熟。為什么水果買回來要盡快吃掉?因為水果其實是“活的”!人們把水果放進塑料袋,第二天就會發(fā)現(xiàn)塑料袋里出現(xiàn)了水汽——那是水果在呼吸、在釋放二氧化碳。所以如果水果久放未食,營養(yǎng)幾乎為零。

  但,大環(huán)境讓孩子接觸自然科學的機會太少。現(xiàn)在盡管有不少學校開始請鄔志星去指導校園植物教育,但鄔老告訴記者,他依然會接到不少科學常識老師的“緊急求助”電話:“鄔老師,植物銘牌掉下來了,我們不知哪個名字對哪種植物,還請您來看看!”

  由于學校里“植物教育”缺位太久,科學常識老師也多為“植物盲”,沒有能力帶領孩子認識植物,以至于學校春游多淪為“吃零食大會”。

  鄔志星感嘆,植物教育重回校園還有一段路要走,但自然科學后繼乏人又讓這個問題變得緊迫。“現(xiàn)在,社會上經(jīng)濟很熱,校園里學生一股腦地讀經(jīng)濟、學金融,只怕未來都是金融人才,再難出現(xiàn)竺可楨式的自然科學人才了。”


 

編輯:ree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fā)現(xiàn)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fā)現(xiàn)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chǎn)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xiàn)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fā)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xiàn)。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

植物與水的搭配讓景觀充滿詩情畫意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不外乎動景和靜景。一方靜水搭配靈動叢生的植物,便多了幾分令人愉悅的生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