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chǎn)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突出普遍價值研究

2012-05-22 08:17:00    作者:陳同濱 傅晶 劉劍     來源:《風景園林》雜志     瀏覽次數(shù):


  1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突出普遍價值研究技術路線

  杭州西湖是擁有千余年歷史積淀的著名景觀,各類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要素復雜多樣,體現(xiàn)出豐富的價值特征。如何針對“文化景觀”這一世界遺產(chǎn)類型的評定要點,提煉其具有“對全人類的現(xiàn)在和未來均具有普遍的重要意義”①的遺產(chǎn)價值,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申報世界遺產(chǎn)價值研究的核心挑戰(zhàn)。

  在“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突出普遍價值”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jù)世界遺產(chǎn)申報的價值標準評估角度,②設定了一系列價值研究專題,幾乎涉及了大半個中國文化藝術史,包括中國的思想史、繪畫史、文學史、建筑史、造園史等諸多方面,包括所有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美學相關的中外風景、名勝、古跡和園林作品。通過專題研究,對“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要素構成、歷史沿革、藝術特征、文化內涵、國內外影響力等方面進行梳理,為遺產(chǎn)價值提煉建立基礎。在專題研究成果基礎上,我們提出了 “中國山水美學”、“題名景觀”等重要理論,形成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核心價值;分析出承載遺產(chǎn)價值的6大要素,及其在9-20世紀在東亞景觀史、世界文化交流史中所具有的廣泛影響力。同時,通過對“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藝術特征的背景闡釋和要素分析,使西方專家和同行理解并認可了西湖所代表的東方獨特的“寄情山水”、“詩情畫意”等審美方式和景觀設計意匠,以及西湖承載的深厚的文化內涵。

  2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突出普遍價值要點

 ?。?)突出普遍價值主題——中國傳統(tǒng)山水美學的景觀典范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最核心的價值乃在于它是中國歷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中國山水美學理論下所創(chuàng)造的景觀設計杰出典范——它創(chuàng)始了“兩堤三島”的景觀格局,擁有現(xiàn)存東方題名景觀中最經(jīng)典、最完整、最具影響力的杰出范例“西湖十景”,展現(xiàn)了東方風景園林設計自13世紀以來講求“詩情畫意”的藝術風格,體現(xiàn)了中國農(nóng)耕文明鼎盛時期文人士夫在景觀設計上的創(chuàng)造精神,是中國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文化名湖”。

  由此,它對18世紀的清代皇家園林和9世紀以來的中國、日本、朝鮮半島等東亞地區(qū)的景觀設計和造園藝術均產(chǎn)生過明顯的影響,在世界景觀設計史上獨樹一幟,擁有重要地位。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還以其自身的歷史沿革——從南宋西湖十景、元代錢塘十景到清代雍正十八景、清代乾隆二十四景等,見證了東方文化體系中所特有的“題名景觀”景觀設計文化傳統(tǒng)。

  這一人與自然的互動過程,充分驗證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上千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英的“精神家園”,也是中國各階層人們世代向往的 “人間天堂”——它以“寄情山水”的文化特性引發(fā)了數(shù)量特別巨大、雅俗共賞的文學和藝術作品,具有顯著的關聯(lián)性。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除了擁有中國古代景觀史上的經(jīng)典地位之外,在文化史上也擁有豐富的歷史積淀。遺產(chǎn)區(qū)內現(xiàn)存有上百處歷史文化史跡,其中保俶塔、雷峰塔遺址、六和塔、凈慈寺、靈隱寺、飛來峰造像、岳飛墓(廟)、文瀾閣、抱樸道院、錢塘門遺址、清行宮遺址、舞鶴賦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龍井等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文化史跡,為中國傳衍至今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忠孝、隱逸、藏書、茶禪與印學等中國古老、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的發(fā)展與傳承提供了特殊的見證,賦予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極為深厚的文化含量。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符合《實施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公約操作指南》(以下簡稱《操作指南》)第77條“突出普遍價值的評估標準”規(guī)定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標準中的類型典范價值(iv)、交流價值(ii)、見證價值(iii)和關聯(lián)價值(vi)。

  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基于價值標準(ii)、(iii) 和 (vi)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我們所提出的價值標準(iv)沒有獲得認定。通過對國際專家評審文件的解讀,我們既感受到了一種廣闊的文化視野和人文情懷,也體驗到一種文化交流中的差異。“杭州西湖文化景觀”雖然走向了世界,但它的價值研究、探討與傳播、交流并未因此而劃上句號。

  3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6大價值承載要素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突出普遍價值主要通過分布于3 322.88hm2范圍內的6大要素承載——西湖自然山水、依存與融合于其間的景觀格局“兩堤三島”、題名景觀“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跡與西湖特色植物,以及呈現(xiàn)為“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間特色。其中:

 ?。?)西湖自然山水——由西湖的外湖、小南湖、西里湖、岳湖、北里湖5片水域(559.3hm2)與環(huán)抱于湖的北、西、南三面丘陵峰巒組成。它既是整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基本的自然載體,也是景觀的組成要素(圖03)。

 ?。?)城湖空間特征——西湖的周圍空間自12世紀以來就形成了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城的城湖歷史關系、并傳衍至今,呈現(xiàn)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極為獨特的“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間特征。

 ?。?)“兩堤三島”景觀格局——“兩堤三島”是由公元9-19世紀期間通過多次西湖疏浚工程逐漸形成的人工產(chǎn)物“白堤”、“蘇堤”和“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共同組成,分布于整個西湖水域,形成了一系列獨特而豐富的大尺度景觀觀賞層次,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具有整體架構作用和廣泛影響力的景觀要素(圖04-05)。

 ?。?)題名景觀“西湖十景”——是創(chuàng)始于南宋(13世紀),并持續(xù)演變至今的10個詩意命名的系列景觀單元: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鐘。它們以世代傳衍的特定觀賞場所和視域范圍,或依托于文物古跡,或借助于自然風光,呈現(xiàn)出系列型的觀賞主題和情感關聯(lián),分布于西湖水域及其周邊地帶,是“自然與人的聯(lián)合作品”,屬于中國原創(chuàng)的山水美學景觀設計傳統(tǒng)“題名景觀”留存至今的最經(jīng)典、最完整、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并具有突出的“文化關聯(lián)”特性,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中最具創(chuàng)造性精神和藝術典范價值的核心要素(圖06)。

 ?。?)西湖文化史跡——“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在上千年的持續(xù)演變過程中,由于政治、歷史、區(qū)位的原因,更因其特有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融匯和吸附了大量的中國儒釋道主流文化的各類史跡,在現(xiàn)存上百處文化史跡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4處:保俶塔、雷峰塔遺址、六和塔、凈慈寺、靈隱寺、飛來峰造像、岳飛墓(廟)、文瀾閣、抱樸道院、錢塘門遺址、清行宮遺址、舞鶴賦刻石及林逋墓、西泠印社、龍井。它們分布于湖畔周圍與群山之中,承載了特別深厚和豐富多樣的文化與傳統(tǒng),成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作為“文化名湖”的支撐要素(圖07)。

 ?。?)西湖特色植物——“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在植物特征上具有悠久歷史和突出文化象征含義的特色植物有:始于宋代(11-13世紀)、并傳衍至今的沿西湖堤、岸間種桃、柳的特色景致,與“西湖十景”的四季觀賞特征相應的春桃、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卉”,以及分布于湖西群山中承載了中國茶禪文化重要價值的傳統(tǒng)龍井茶園及其景觀。

  4 真實性與完整性

  根據(jù)《操作指南》規(guī)定,遺產(chǎn)保存的真實、完整程度如何可直接影響到它的突出普遍價值,因此,在遺產(chǎn)申報過程中,如何評估它的真實性、完整性是OUV研究的基本組成部分。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價值承載要素既涉及了自然的與人工的物體,又涉及了物質的與精神的層面,價值特征還包括了空間關系、圖文資料甚至生長著的植物等。因此,“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真實性、完整性評估極具挑戰(zhàn)性,有關各個要素的真實性、完整性都必須做出具體分析和認定,明確與遺產(chǎn)整體的真實性、完整性之關系方可成立。最終,經(jīng)評估認定為:

 ?。?)完整性:“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完整保存了遺產(chǎn)的信息、物質與精神層面的整體價值?,F(xiàn)存的分布范圍達3 322.88hm2,完整保持了13世紀以來自然山水基本規(guī)模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兩堤三島”的景觀格局、“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關系、“西湖十景”題名景觀、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史跡和特色植物景觀等承載遺產(chǎn)價值的要素,完整保存了大量記載“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上千年持續(xù)發(fā)展的歷史文獻和圖形資料,并經(jīng)由關聯(lián)性風景特色,完整地傳承和延續(xù)了遺產(chǎn)在精神層面的文化影響力,囊括和傳承著中國儒釋道三大主流的文化信仰,具有很高程度的完整性。

 ?。?)真實性:“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在上千年的風景持續(xù)演變和疊加、吸附文化元素的過程中,始終真實地保存并傳衍了中國山水美學“詩情畫意”般的“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審美要素和特征,包括6大遺產(chǎn)構成要素的外形、材料、功能、傳統(tǒng)技術和位置,以及遺產(chǎn)的整體格局和各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真實地保存并傳衍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以及隱逸、忠孝、藏書和印學等中國儒釋道主流文化與傳統(tǒng),真實地保存并傳衍了杭州西湖的精神棲居和山水審美功能,使得整體的“文化名湖”價值特性獲得傳承,至今仍是當?shù)厣鐓^(qū)公眾和全世界游客審美享受、追尋歷史、休閑愉悅和陶冶身心的最著名場所之一,具有高度的真實性。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tài)、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qū)環(huán)境大幅度提升,社區(qū)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chuàng)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tài)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yè)、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tài)優(yōu)”,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guī)劃建設有“一帶三區(qū)”,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qū)、專類植物展園區(qū)、綜合服務區(qū),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yè)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fā)中心、首發(fā)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yè)云集……現(xiàn)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yè)等產(chǎn)業(yè)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