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場館后續(xù)經營難題亟須破解

2012-06-11 11:34:01    作者:崔烜     來源:時代周報     瀏覽次數(shù):

  轉眼又是一個奧運年,今年的主角是英國倫敦。

  4月份,英國路透社探訪了鳥巢等北京奧運的遺產,得出的結論是,“許多為奧運而建的體育場館因不被喜愛,未得到充分利用,消耗公共財政而失去活力”。

  “四年后,倫敦的奧運場館賽后開發(fā)不見得會比現(xiàn)在的北京做得更好,”曾擔任北京奧運會經濟顧問的美籍華人黃為對時代周報表示,北京奧運場館的后續(xù)開發(fā)運營并不糟糕,甚至比他當初的預想還稍好一些,“奧運場館的后續(xù)運營問題歷來都是難題,只要不成為公共財政負擔,應該算是成功的。”

  但這并不表明北京奧運場館的前途一片光明,在缺少商業(yè)賽事的狀況下,當年總投資規(guī)模達90億的11家北京奧運場館幾乎是“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鳥巢、水立方的參觀人數(shù)已經開始逐年遞減,但卻一直找不到長期的賽事落地,五棵松體育館幾年來的賽事運營者,幾乎是每年一換,而遠在順義郊區(qū)的奧林匹克水上公園,其4A級景區(qū)資格在今年年初竟被北京市旅游委取消,并勒令整改。

  奧林匹克賬本

  “既然有機會來到北京,鳥巢、水立方是必須來看的。”在廣西南寧一所中學任教的閆老師剛好來京出差,他們一行人決定在到鳥巢拍照留念,“比在電視中看到的還要宏偉,回去可以跟學生好好說說。”他說。

  根據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委會的統(tǒng)計,類似的奧運參觀者在奧運會之后一共超過了1.2億人次,分別是2009年4000萬人,2010年4500萬人,2011年3500萬人。

  奧運會之后,“鳥巢”、“水立方”所在的奧林匹克公園已經是北京首選的旅游目的地。

  “現(xiàn)在天氣暖和了,來參觀的人會慢慢地多起來,但還是以拍照為主,買票進場內參觀的人并不多。”鳥巢售票處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兩大奧運場館分別50元/人的門票價格足夠讓游客考慮再三,畢竟奧林匹克公園只需要通過安檢就能免費進入,而來京的人們對場館的外觀更感興趣一些。

  一個廣為流傳的數(shù)字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所有場館每年維護費用高達1億歐元,雅典市市長更是曾經公開說,“雅典奧運會的債務需要希臘未來幾代人去償還。”

  奧運會的巨額支出使得后來的希臘成為了歐債危機的發(fā)源地,而雅典奧運會的場館賽后也大部分荒廢,成為名副其實的財政包袱。

  在賬面上,北京的表現(xiàn)要比雅典好得多。

  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曾公開介紹,光鳥巢、水立方一年的經營性收入就達5億元,扣除經營成本只略有盈余。

  但這樣的數(shù)字也意味著北京奧運場館的運營成本比起雅典毫不遜色。

  北京國資公司董事長李愛慶曾介紹,以“鳥巢”為例,每年的基本運行維護費用達到8000萬元,要是考慮未來需由企業(yè)自己負擔的更新改造支出,每年計提固定資產折舊近1億元,另外,還要承擔市政府回收鳥巢經營權時償還原中信聯(lián)合體支持資金的利息6000多萬元,算下來一年成本在2.4億元人民幣左右。

  水立方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2011年的報表顯示,水立方虧損近1000萬元。據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奇勇介紹,2011年,水立方的自營收入約為8800萬元,但包括場館維護、二期資產折舊、能耗等在內的成本費用稅金總計卻達到了9929.9萬元。其中,水立方每年的能耗、場館維護和勞動力成本共計5756.32萬元,占總支出比重的58%。

  盡管已經過去近4年,但鳥巢、水立方的音樂燈光依舊每天啟動,天黑之后到晚上10點的數(shù)個小時之內,這兩個標志性建筑都顯示出奪目的光彩,而水立方燈光變幻更是讓游客難以忘懷。

  但這些顯然都計入了能耗成本之中。

編輯:zhaoxi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園林中陽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陰影中的草坪

  對于花園的道路來說,觀賞草可以構成令人喜悅的道路邊緣,但是,這樣的邊緣需要很精心的維護,否則景觀也許會不盡如人意。為了邊緣草坪的修剪,寬闊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機來修剪;這種方法尤其適合用于沿道路兩旁的緩坡地形【詳細】

麗江第一村:人杰地靈的清水古鎮(zhèn)

  清水古鎮(zhèn)又名清邑、清水驛、清邑街,位于麗江市永勝縣程海湖南岸的金沙江狹長的干熱河谷平地。從邊疆沃土拓荒之早,中原漢文化積淀之深;從人才開發(fā)之多及自然村落綿延之大等諸多方面評價,堪任"麗江第一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