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植物所破解馬齒莧抗逆機制

2012-06-26 09:56:05         來源:中國花卉報     瀏覽次數: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向陽研究組與楊永平研究組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馬齒莧耐高溫高濕的調控機制,該發(fā)現(xiàn)為植物逆境生理學研究提供了一條快捷有效的法式,為全面解析植物響應逆境的分子機制提供了可能。

  據了解,馬齒莧屬馬齒莧科馬齒莧是肉質草本植物,因其莖葉肉質多汁,生命力極強,具有很強的耐干旱、高溫、營養(yǎng)貧瘠等能力,因此有“長壽菜”、“死不了”等之稱,又因花朵見陽光而開,無陽光則閉合,又有“太陽花”之稱。大花馬齒莧植株矮小,耐干燥,喜強光,適應性強,宜栽植,其莖、葉肉質光潔,花色豐艷,花期長,是布置花壇和室外景的重要園林觀賞植物。

  在熱帶地區(qū),高溫通常伴隨著高濕,高溫高濕是花卉苗木生產管理中的一個難題,如遮陰大棚的作用就是避免花卉苗木因高溫而損傷。那么馬齒莧是如何應對高溫高濕逆境的呢?胡向陽等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馬齒莧相比其他植物明顯更耐高溫高濕環(huán)境的原因是馬齒莧的脫落酸降解途徑明顯被激活以抑制脫落酸的過度積累,保持葉片氣孔一直處于打開狀態(tài),促進了葉片蒸騰作用,有效降低葉片溫度。誘導熱休克蛋白積累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避免高溫高濕引起細胞過氧化損傷。同時脯氨酸代謝途徑也被明顯激活產生大量脯氨酸以保護細胞機能。

  胡向陽說:“研究表明馬齒莧是一種耐受干旱能力超強的植物,它可以耐受超過四十度以上的高溫與超過90%以上的高濕,幾個星期都不會死,而一般的植物不能超過三十五度以上的高溫天氣,很少有耐受幾個星期的。”

 

編輯:lia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NASA就野生植物濕度與火災之間的關系研究

  通常我們對濕潤的冬季過后,理解都是不易引起火災,而干燥才會引起熊熊大火。最近NASA的科學家們對野生植物的濕度與火災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竟得出一個悖論。【詳細】

山東德州市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植物研究院簽約

  11月29日,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植物研究院院長恩斯特·范德恩德來我市洽談合作事宜,并舉行簽約儀式。山東德州市副市長董紹輝出席。【詳細】

植物黑科技:美國研制出新型熱塑性塑料ABL

  具有加熱軟化、冷卻硬化特性的塑料,統(tǒng)稱為熱塑性塑料。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塑料屬于這個范疇。加熱時變軟以至流動,冷卻變硬,這種過程是可逆的,可以反復進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