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公園開發(fā)切勿演變?yōu)橛刑厣恼垓v
眼下,各地正紛紛興建考古遺址公園。媒體報道稱,遺址公園的“樣板”大明宮遭遇盈利困局,這也是諸多同類單位將面臨的問題。有觀點認為,文物部門在做好保護的前提下,應該鼓勵企業(yè)介入經(jīng)營開發(fā)。而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不同的聲音。遺址公園的建設,能做一些開發(fā)旅游固然更好。如果有困難,還是不要強求,“不要為旅游而開發(fā)”。
對于一個地方而言,考古遺址是祖先留下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chǎn)??脊胚z址本身就能構(gòu)成獨特的文化環(huán)境,借以詮釋社會、生命延展的特質(zhì),人們不但可以增廣見聞,還可以藉之了解過去,從某個歷史側(cè)面見證先人的生存狀態(tài),了解文化的變化與演進。
考古遺址公園,是以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huán)境為主體的特定的公共空間。需要理清一個關鍵脈絡,就是:遺址公園,是景觀,更是重要的文化資源,它具有公共物品的稟賦,應為每一個社會成員所共享。
為什么要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建了有什么好處,不建有什么壞處?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考古遺址公園是中國大遺址保護實踐與國際文化遺產(chǎn)保護理念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這是多數(shù)考古遺址公園所要遵循的建設思路。
看遺址公園,人們要看的是原汁原味的東西,而不是脫離遺址狀況的花里胡哨的玩意兒。如果只注重市場的培育效果,在遺址公園設置什么“群眾大舞臺”,給周邊的一些人提供場地,再搞一些聲光電,說是讓他們有條件地參與文化活動,實際上又吵又鬧的,一片清凈之地也就變成了四不像的雜耍場。它給部分人帶來些許好處,但卻會影響整個遺址公園的文化氛圍。
還有,遺址公園,如果僅僅是圈起來賣門票,且是昂貴的門票,以一套盈利的模式成為某些人謀利的工具,那么它是從另一個層面喪失了建設遺址公園的意義。
如果以專家的視野和見識為解釋角度,那就是:應準確把握考古遺址公園的定位,避免舍本逐末。遺址公園不是建于考古遺址上的主題公園。遺址公園不是游樂園,任何建設項目都必須謹守不破壞考古遺址的原則,各類保護與展示措施都應當可逆且可識別,舉辦的各類活動都應當與考古遺址的內(nèi)涵和價值相協(xié)調(diào),不要讓考古遺址公園淪為商業(yè)經(jīng)營場所。
考古遺址公園是活的生命體,每個空間都應喚起盤桓其中的人們的好經(jīng)驗。遺址公園好比一張生動的臉,任何人都不能以利用開發(fā)的名義,去破它的美相。對遺址公園進行綜合開發(fā)利用,絕不能用破壞替代利用,絕不能拿低端的糟踐替代開發(fā)。
正如專家所言,遺址公園建設的初衷,主要是為了保護遺址,因而不能僅為旅游而開發(fā)。如果拿遺址做外衣,用公園做項目,只顧追逐眼前利益,只顧汲取原已貧乏的民生資源,這樣的開發(fā)與建設,只能叫做有意的折騰,一種本土特色的有目的折騰。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努力提升公共空間意識
所謂公共空間,是指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間,包括街道、廣場、公園、體育場、居住區(qū)戶外場地、公共綠地以及公共圖書館等,它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享有的資源。公共空間意識則是指人們對于公共【詳細】
來二連恐龍遺址公園一起研究古生物吧!
4A級旅游景區(qū),位于二連浩特市區(qū)東北9公里處的額仁諾爾鹽池一帶,是內(nèi)蒙古最早載入國際古生物史冊的恐龍化石產(chǎn)地,園內(nèi)陸續(xù)發(fā)現(xiàn)盤足龍、鴨嘴龍、似鳥龍、甲龍、角龍化石十余種,發(fā)現(xiàn)恐龍蛋化石在世界上尚屬首次,證實了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