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助力四合院保護修繕

2012-12-10 09:31:00         來源:北京晚報     瀏覽次數:

  城市在長高的同時,高科技不僅運用于摩天大樓和現代建筑,就連北京傳統(tǒng)的四合院,也在跟著增長“智力”,正在展出的“首都第十九屆城市規(guī)劃建筑設計方案匯報展”上,“四合院的保護和修繕”是重要的展出內容,這其中,利用新科技保護與改造四合院,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

  四壁屋頂都保溫

  在草廠五條的院落修繕中,北京建工建筑設計研究院選擇了新的高科技材料,墻身砌體選用停泥磚、再生古建磚和原有青磚三種材料,其中,院落內部墻面層采用再生古建磚,以傳統(tǒng)方法砌筑,保證院落風貌的延續(xù)。這種古建磚是一種再生環(huán)保材料。

  大冬天里,室內采取了地板輻射,既減少了室內面積的占用,同時又有效防止了四合院原有的地面返潮的弊??;分戶獨立的供暖系統(tǒng),當某個房間沒有人的時候,就可以停止供暖,節(jié)約能源,而且還可以提供生活熱水,一舉兩得。

  在展會現場,70歲的老人趙永吉,住了多年的舊房,談到現在的建筑,他覺得現在的科技真是非常奇妙,他現在住的樓房,加裝了高科技材料的保溫層后,冬天屋里開一點暖氣就非常暖和,穿著單衣服就行了。

  參加過眾多四合院修繕的筑合建筑設計事務所總建筑師林楠說:“過去用的都是磚墻,材料和厚度基本上不能符合現在的國家節(jié)能標準了”?,F在改造四合院,他們采取了夾心墻體的辦法,在墻體材料的中間加保溫層。這樣外墻既保持了四合院青磚灰瓦的傳統(tǒng)外形,內墻上也利于裝修。另外,他們在室內墻壁砂漿的選擇上,也花了心思,采用了保溫的砂漿來抹灰,通過幾道程序使得內墻也能起到保溫作用。

  林楠指出這還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僅是四壁,四合院有屋頂、大梁結構,因此現代科技改造四合院,還要給屋頂做保溫,同時還要把四合院的梁包起來,使整個四合院的每一寸“肌膚”都能起到保溫作用。這樣既能大大提高保溫的效率,還能有效防止熱氣在玻璃上“結露”帶來的返潮現象。

  另外,在目前的四合院保溫改造中,斷橋鋁合金窗以及中空玻璃使用得比較多。用這種型材做門窗,解決了鋁合金傳導散熱快、鋁合金推拉窗密封不嚴的老大難問題,讓老房子在節(jié)能環(huán)保上又上了臺階。

  巧用地下妙處多

  四合院不僅是材料應用的高科技,用科學方法合理利用空間也是最新的課題。對于四合院來說,不管是傳統(tǒng)的,還是修繕的,向上的空間都極為有限,于是地下室成為延伸創(chuàng)造力的區(qū)域。

  北京市古代建筑設計研究所所長馬炳堅認為,按照過去的傳統(tǒng),是不應做地下室,因為古人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下接地氣,上承天光”,地下室的修建,使得四合院在本質上與樓房沒有了區(qū)別。但是,要保護好風貌就不能向上擴展,于是現在考慮更多的是科學合理地利用地下。在四合院的修繕中,地下室的用途也越來越多。

  在展會上,北京市文物建筑保護設計所展示了帶轉盤的升降機智能車庫,地下兩層每層都設置有智能搬運機和智能控制系統(tǒng)。在這種系統(tǒng)下,在地下車庫存取車時,司機都不用進入車庫內部,只需操縱升降機就行了,方便快捷。

  林楠對地下室有著更多的想法。在以前的四合院中,都有一個類似于污水池的空間,再后來就是建有公共廁所,這對習慣了現代生活的人們來說,很難適應。在四合院有了上下水之后,四合院里單獨的衛(wèi)浴就成為了可能。在四合院的地下室,他放置了一個全封閉的泵,先將生活污水抽到這個封閉的空間里,然后再用泵直接抽到市政的下水管道里,完全沒有以前四合院處理污水時的異味。

  林楠說,在一些公共設施的四合院,如酒吧、餐廳里,機電設備非常多,一方面選擇微型化的設備,另一方面,還要巧妙安排管道的分布,合理利用空間,把機電設備和管線都藏好,甚至利用屋頂的三角空間來綜合布線。而且四合院的房間比較多,有的房間經常住人,有的房間不常住人,為了節(jié)能,就要對它們進行智能化控制,而這些控制系統(tǒng)也安排在了地下室。

  他還引進了地源熱泵和水源熱泵。其原理很簡單,地底的溫度比地面的要高,因此將地熱通過泵送上地面,再將地面上的冷空氣送下來,這樣形成了一個熱循環(huán),不僅效率高,而且非常低碳。水源熱泵的道理和這個類似,將地下的熱水和地面上的冷水通過泵形成熱循環(huán)。

  零排放的四合院

  如果說林楠的一些設施還帶實驗性質,而且造價也不菲的話,那么東城區(qū)大興社區(qū)居委會的四合院則值得更多普通人借鑒。

  這被譽為北京首座“零排放”四合院:照明幾乎不用外來的交流電。在這個四合院里,照明使用的是LED節(jié)能燈,而且照明、電視、投影儀、筆記本電腦等一應設備全靠太陽能發(fā)電,其用電系統(tǒng)被連接在了兩塊面積為8平方米的太陽能光伏發(fā)電設備上,只有在連續(xù)10天陰雨無法發(fā)電時才需使用交流電。這個由一家公益基金會設計和改造的小院還采取自然通風的方式,減少能耗。連接前后院的過道使得小院中自然通風形成大循環(huán),房屋中則是小循環(huán)。即使在無風的日子里,仍然可以利用室內外溫度差異產生的壓力差進行有效通風。冬季,小院采用蓄熱電暖氣,更會起到削峰平谷的作用。同其他四合院一樣,四合院的墻體也加裝了保溫層,窗戶也改用斷橋鋁合金加雙層中空玻璃的搭配,起到更好的保溫作用。

  大興社區(qū)的小院是兩年前改造的,而現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四合院對于太陽能的利用又有了新的進展。

  在展會現場,一種新型的建筑物陽臺欄板陶瓷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這是一套將建筑物與太陽能結合的科技應用,太陽能集熱器隱藏于陽臺欄板中間,欄板由鋁合金邊框、金屬邊框及混凝土邊框以及吸熱板芯形成了一個黑瓷復合陶瓷太陽能板,內部安裝有豎向金屬支撐增加強度。吸收的太陽能通過線路輸送到熱水器中,為居住者提供熱水。太陽能是一個不穩(wěn)定能源,這套系統(tǒng)還配備了電輔助加熱系統(tǒng),保證24小時生活熱水。另外,內部還加有保溫層,符合建筑物的保溫要求,而且維修時,可從陽臺的內側進行分層維修,不需要從建筑物的外立面維修。

編輯:daiy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Mufeeling花藝私廚大計劃: 北京四合院篇

  十分開心這次接到四合院的邀請去大院子里做花藝私廚,改造下的現代四合院與花藝設計相融合綻放出了新的生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