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西湖”打造行業(yè)典范

2013-12-11 09:19:27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shù):

  天下西湖三十六,個中最好是杭州。西湖之美,美在晴雨皆備,四季兼擅;更美在敞開大門,還湖于民。

  湖山還是那片湖山,但在心情放松的游客眼里,又是另一番顏色,沒有動輒圍擋的“精致的籠子”,好心情也不會被隨意打攪,消費欲望的釋放成為自然而然的實情——從2002年起免費開放的西湖,11年間走出了一條既符合游客追求品質生活出游心理,又促進地方社會服務業(yè)良性發(fā)展的多贏之路。“免費西湖”,美不是終點,只是起點。

  心向百姓“還湖于民”

  2002年2月,浙江省杭州市啟動西湖環(huán)湖南線景區(qū)整合工程,通過統(tǒng)一規(guī)劃設計、建設和管理,對柳浪聞鶯等5大公園進行資源整合,拆除圍欄,調整綠化。

  同年10月前后,西湖南線景區(qū)、萬松書院、雷峰塔“一帶二點”景區(qū)先后建成開放,補齊“西湖十景”、環(huán)湖貫通,使還湖于民的夢想成真,“南旺北熱”的西湖旅游格局迅速形成,環(huán)湖公園向市民免費開放成為現(xiàn)實。這一切在國內外激起強烈反響。“既然吃了第一個螃蟹,嘗到鮮味,當然想繼續(xù)吃下去。事實上,我們也沒得選擇,否則市民和游客會說,憑什么南線不收門票而西線要收?”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主任劉穎說。于是,在接下來的西湖綜保一系列工程的推進中,便有了“建成一處免費開放一處”的思路。

  從2003年開始,位列“西湖十景”的花港觀魚、曲院風荷公園免費開放,陸續(xù)免費的還有杭州花圃、中山公園、太子灣公園等。2002年至今的11年間,西湖免費開放了130多個景點,占景點總數(shù)的73%,免費開放的景區(qū)面積達2000多公頃。而岳廟、六和塔等收費景點,基本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必須控制客流量。在免費西湖之后,近年來,圍繞西湖,杭州仍是大動作不斷。

  2007年,實施靈隱景區(qū)綜合整治二期、高麗寺恢復等7大項目,第六次推出“新西湖”。

  2008年,完成九溪—楊梅嶺綜合整治工程等8大項目,第七次推出“新西湖”。

  2009年、2010年,西湖“三面云山一面城、天人合一”等遺產關鍵詞被精確提煉,直到2011年6月底“世遺圓夢”。

  抓大放小拉動第三產業(yè)

  西湖免費之路在給杭州市“撐了面子”的同時,也“掙了票子”。

  10多年來,杭州用于西湖綜保治理和保護的資金達到了上百億元。放棄很多景點的門票收入加上高昂的維護管理成本,一出一進,每年增加的經濟負擔大約7400萬元。但是,“免費西湖”算的是一筆更大的賬。更多游客愿意來杭州,逗留時間的延長帶動了服務行業(yè),從而創(chuàng)造了大量就業(yè)崗位和經濟效益。按業(yè)內人士的“241算法”,只要每個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時,杭州的年旅游綜合收入便會增加100億元。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以城市群旅游引導新型城鎮(zhèn)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fā)展理念,指出了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下破解各種問題的大思路,展示了中國下一階段發(fā)展的大邏輯,指明了中國未來前進的大方向。【詳細】

如何避免景區(qū)公園頻頻“撞臉” 江洋畈公園就是一個好榜樣

  杭州城南,鳳凰山路北,虎跑路東。這個地理位置,就西湖核心景區(qū)而言,算比較偏僻了。但在那里,有個公園,最近名聲大噪——江洋畈生態(tài)公園。【詳細】

云南西寧:寧湖公園景觀改造項目明年完工

親水平臺、木棧道、寧聲廊……在西寧東大門,以“寧·凈”致遠、“水·韻”寧湖為主題的寧湖景觀改造項目實施順利,圍繞大水面,一處處親水設施目前正在加速建設。期待建成后,游客可以與水面親近,為濕地中嬉戲的鳥兒拍照,享受這一片珍貴水面帶來的寧靜。【詳細】

開封:西湖景區(qū)開始蓄水 9000畝全開放性大公園

開封西湖已開始蓄水,9月初人們就能欣賞到3.5米深、相當于數(shù)個龍亭公園大小的湖面了。9000畝的全開放性大公園,年底將呈現(xiàn)在面前。將來,你可以花一天時間沉浸在西湖的八景中,然后到開封老城區(qū),在已連成一體的四河和五湖間暢游,晚上再體驗一把舌尖上的夜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