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主題演講:重慶“智慧城市”建設正在起步(圖)

2014-09-22 10:43:54         來源:華龍網     瀏覽次數:

黃奇帆 智慧城市 城市建設 城市管理

  縱觀人類歷史發(fā)展,科技創(chuàng)新是核心驅動力。目前,人類智慧與物理世界的融合度越來越高,并呈現出一種必然趨勢。作為人類文明匯集地的城市,正順應這一趨勢,以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為基礎,通過對城市各個系統進行數據采集、互聯互通、優(yōu)化選擇等智能化改造,將海量的、無序的數據,轉化為具有更強辨析決策能力、洞察發(fā)現能力和流程優(yōu)化能力的信息資源,進入了智慧信息高度互聯、智慧產業(yè)高端發(fā)展、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成果高度滲透、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的“智慧城市”的新時代。

  在中國步入發(fā)展“新常態(tài)”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設,將助推城市的國際化步伐,促進發(fā)展方式轉變,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并深刻影響和變革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讓城市發(fā)展更科學、管理更高效、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基于這樣的認識,重慶重點圍繞大數據處理與內陸開放、產業(yè)升級、城市管理和惠民服務等深度融合,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積極探索。

  一、“智慧城市”應以互聯互通的通信設施為基礎

  當今世界,信息化與經濟全球化相互交織、緊密融合。“智慧城市”作為信息化的時代杰作,只有順應經濟全球化,才能贏得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一個“智慧城市”必然是開放式和國際化的。聯通世界的各種基礎設施就成為基礎要件。重慶作為中國內陸唯一的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目前已形成了航空大通道、港口大通道、鐵路大通道三大國家級交通樞紐。在國家的支持下,重慶擁有航空、內河航運和鐵路三種國家一類口岸,并匹配了三個保稅區(qū),實現了樞紐、口岸、保稅區(qū)的“三合一”,這在我國幾十個內陸城市中絕無僅有,由此奠定了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和綜合交通樞紐的地位。

  對“智慧城市”而言,最為關鍵的基礎設施,是承載數據傳輸功能的網絡通道。最近,重慶網絡通信地位也由過去的城域網點,上升為與北京、上海一樣的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省級出口帶寬提升至3600G,網間互聯互通能力達到1030G,響應速度提高85%以上,傳輸時延降低60%以上,丟包率下降90%。重慶的網絡通道具有三個功能:一是樞紐功能?;ヂ摼W流量和數據,在重慶直接傳輸交換,不再需要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中轉,不僅服務本市,還匯聯服務中國西部地區(qū)。二是口岸功能。重慶已建成12條直達國際出入口局的數據寬帶專用通道,跨國企業(yè)的業(yè)務數據可在重慶信息安全得到確保的情況下,便利地進出。三是外進外出的國際數據中心平臺。企業(yè)借助這個平臺,開展離岸數據外包服務、跨境貿易,可以實現相關數據的外進外出。這樣,在重慶航空、港口、鐵路三個“三合一”基礎上,又增添了數據通信樞紐的平臺,形成四個“三合一”的格局。這將為重慶的信息化發(fā)展提供更加開放融合的基礎條件,為智慧城市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殘障人士,一群被智慧城市遺忘的居住者

  一群人聚在納什維爾的街角,有的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在走路。他們手握著智能手機,陸陸續(xù)續(xù)到來,相互友好交談著;同時,有一名工作人員正在幫助他們登錄一個應用程序。他們分成小組,尋找那些具有歡迎殘疾人標志的餐館、咖啡【詳細】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義、方針和性質【詳細】

莫斯科智慧城市計劃統籌各領域400多個項目

  莫斯科信息技術局局長阿爾喬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