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新聞 | 規(guī)劃設計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風景旅游 | 園林城市 | 世界園林 | 風景園林師 | 花木資訊 | 人居環(huán)境 | 園林論壇 | 園林博客

植物既會“出汗”又會“哭”

http://www.m.abeilidr.cn 2014-10-10 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北京) 作者: 發(fā)表評論(0)

  有時侯,我們能看見植物葉子的尖端或邊緣,有一滴滴的水珠淌下來。有人說這是露水,可當我們經過一番細心的觀察,就會發(fā)現那亮晶晶的水珠慢慢地從植物葉片的尖端冒出來,逐漸增大,掉落下來……好像出汗一樣,一滴一滴地連續(xù)不斷。顯然,這不是露水,因為露水應該布滿葉面。那么,這些水珠無疑是從植物體內跑出來的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在植物葉片的尖端或邊緣有一種小孔,叫做水孔。它和植物體內運輸水分與無機鹽的導管相通,植物體內的水分可以不斷地通過水孔排出體外。平常,當外界的濕度不高,氣候比較干燥的時候,從水孔中排出的水分很快就蒸發(fā)散失了,所以我們看不到葉尖上有水珠積聚起來。如果外界的溫度很高,濕度又大,高溫使根的吸收作用旺盛,濕度過大則抑制水分從氣孔中蒸散出去,這樣,水分只好直接從水孔中流出來。

  在植物生理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吐水現象”。吐水現象在盛夏的清晨最容易看到,因為白天的高溫使根部的吸水作用變得異常旺盛,而夜間蒸騰作用減弱,濕度又大,植物體內水分過剩,就出現了吐水現象。

  植物的吐水現象在稻、麥、玉米等禾谷類植物中經常發(fā)生,在芋艿、金蓮花等植物上也很顯著。芋艿在吐水最旺盛的時候,每分鐘滴下190多滴水珠,一個夜晚可流出10~100毫升的清水。

  木本植物的吐水現象就更有趣了。在熱帶森林中有一種樹,吐水時滴滴答答,好像在哭泣似的,當地居民干脆把它叫做“哭泣樹”。

  中美洲多米尼加的雨蕉也會“哭泣”。雨蕉在溫度高、溫差大、水蒸氣接近飽和及無風的情況下,體內的水分就會從水孔中溢出來,一滴滴地從葉片上掉落下來,當地人把雨蕉的這種吐水現象當做下雨的征兆,“要知天下雨,先看雨蕉哭不哭”。因此,人們都喜歡在自己的住宅附近種上一棵雨蕉,作為預報晴雨之用。

分享到:
編輯:zhufei
有關  植物 吐水 生物學  的新聞
更多評論網友評論 (已有0位網友發(fā)表了看法)
  • ·請尊重網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評論:
企業(yè)服務

熱點排行

    熱門博文

    論壇熱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abeilid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