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情懷 上海十座擁有故事的公園大搜羅(圖)
往事如煙,曾幾何時,中國沒有公園,只有私家園林。直到一八六八年,上海才出現(xiàn)了公家花園,也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園林:黃浦公園。時至今日,上海的公園已擴展至150余座。郊游去共青森林公園,拍古裝照去桂林公園,看煙花去世紀公園,相親,當然在人民公園……趁著冬日未滿,出發(fā),去公園!
1、黃浦公園:上海灘第一家公園
黃浦公園舊景
1868年8月8日,當時殖民上海的英國人在原吳淞江和黃浦江交匯處的灘涂上建起了一座歐式花園,有大草坪和林蔭道,名曰“Public Park”,中文名譯為“公共花園”、“公花園”或“外國花園”。這是上海灘上的第一座“公園”,其最初僅供周邊銀行的洋人中午散步、休閑之用,還有面江長凳可以小坐。它那臭名昭著的規(guī)定——華人(除西人用仆)與犬不得入內(nèi),赤裸裸宣告著當時公園對華人的歧視。
黃浦公園
經(jīng)過一百多年間的多次改建,現(xiàn)在的黃浦公園已經(jīng)與濱江新外灘融為一體。東臨黃浦江,北依蘇州河,完全看不出當年園林的樣貌了。
2、復興公園:法式典范
復興公園
復興公園是上海法式公園的不二代表,位于曾經(jīng)的法租界。很多人第一次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就是在這里,很多人第一次坐旋轉(zhuǎn)木馬也是在這里。復興公園是上海開辟最早的公園之一,初名“顧家宅公園”,也稱“法國公園”,主體風格具有濃郁的法式特征,法國梧桐遍布每個角落。
3、中山公園:英日中的園林“拼盤”
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的前身是私人花園別墅,1860年由在上海創(chuàng)辦“兆豐洋行”和地產(chǎn)公司的英國人霍格出錢建造。1913年,此園和附近土地被收購作為公共娛樂場所,稱為“兆豐公園”、極司菲爾公園。中山公園最早的風格以英式園林為主,如大草坪,而“東假山”則具日本庭園風格,因為“這里曾被日本人占領過”。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不同的私家庭院 一樣的詩意生活
曾經(jīng),我們生活在農(nóng)村,一直向往著城市的繁華,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城市,卻一心向往著鄉(xiāng)村的寧靜與樸素!【詳細】
揚州市民精心雕琢私家園林首次集體亮相
5月31日,揚州當代私家園林藝術(shù)品賞會在揚州非遺集聚區(qū)舉辦,50多個由揚州市民親自精心雕琢的私家園林首次集體亮相,讓眾多游客和市民一睹了揚州人豐富多彩的造園作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