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古典園林藝術相關文化繼承的一些思考

2016-08-15 09:29:03         來源:藍天園林雜志     瀏覽次數(shù):

 ?、?、詩詞文化的斷層

  詩的發(fā)展至今出現(xiàn)"瓶頸"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格律。格律是詩詞的魅力之一,亦是詩詞的束縛之一。毛主席說過:舊體詩詞格律過嚴,束縛人的思想,一向不主張青年人花若大精力去搞。此外,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及建國后的繁體字改革更是將禁錮中國語言文字的東西刪得干干凈凈,格律詩詞的基礎--一些詞譜、詩律也從基礎知識普及領域中退出,在此后接受文化教育的人多數(shù)不能掌握這些知識,因而,格律詩詞失去了它的成長基礎。

 ?、妗嬑幕臄鄬?/strong>

  書法藝術悠遠厚重的中國,卻在近代失去了它的生活土壤,書寫工具從毛筆變?yōu)殇摴P。連書法最起碼的使用工具都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了,沒有多數(shù)人長時期的使用,又何談這一國粹的普及和鑒賞,更不用說傳承和振興了。以書法為技術基礎的國畫,用筆強調(diào)骨法,用墨講究氣韻,這都是書法的要旨,而用毛筆書寫的中國傳統(tǒng)書法因為筆的變革漸漸失去它存在的土壤,由于傳統(tǒng)書法的遠離生活,傳統(tǒng)書畫的式微也在所難免。

  ㈢、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斷層

  以木框架結構為特色的中國古代建筑,以其結構精巧、色彩豐富、形式多樣而著稱。但是由于現(xiàn)代生活中電的大量應用建筑結構安全上以及功能方面的考慮,木構建筑幾乎消失在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中。

  以上這些都說明,詩詞、書畫、古建筑這些傳統(tǒng)藝術的發(fā)展都是有其文化背景和生活土壤的,離開這些文化背景和生活土壤,它們的發(fā)展必然如無源之水,無以為繼,古典園林也隨之失去這些可以汲取養(yǎng)料的藝術基礎。

  二、對園林相關文化應去粗存精地吸收

  在詩詞、山水畫、建筑都由盛而衰,并在近代失去其生活土壤之際,忽視這個現(xiàn)象而單純地去談古典園林的繼承和發(fā)展,是極為盲目且不可能成功的。當然,也不能因此就說,古典園林藝術也隨著這些相關藝術失去其生存土壤,筆者也不贊成沈福熙教授在《中國園林的藝術分析》一文中提到的"中國古典園林至此,卻遺憾地封閉、終結了"的觀點。筆者認為古典園林藝術和其它相關傳統(tǒng)藝術仍有其永恒的藝術成分,亦有其精彩的、完全可以繼續(xù)采用的部分。所以如何在這些傳統(tǒng)藝術中繼續(xù)吸收養(yǎng)料,保留藝術中永恒的東西,避開其發(fā)展中帶來的束縛、糟粕和弊習,即去粗存精的吸收應成為古典園林藝術繼承的重要工作。

  詩文是古典園林意境的主要構架,"造園如做詩文"(錢詠),"凡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唐·杜牧)。我們可以說水石花木是園林的兵衛(wèi),而雜亂無序、沒有精神的園林只是對山水、花木、建筑簡單地羅列。所以,以詩文意境來構筑現(xiàn)代中國園林同樣是非常必須和切實可行的。

  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梢钥吹剑恍┬屡d的所謂詩情畫意的園林大多數(shù)是對古代詩文的尋章摘句、斷章取義的運用,既沒有新的詩篇來意構,也不曾把古代優(yōu)秀的詩篇重新體現(xiàn)。一句句描寫景物的古詩被穿插利用,絲毫沒有整體的連貫,亦沒有意境上的和諧?!都t樓夢》大觀園里稻香村的設置很受質(zhì)疑,"遠無鄰村,近不負郭,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高無隱寺之塔,下無通市之橋",其穿鑿之痕可謂深矣。而現(xiàn)在的園林設計師更是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雜學旁收,統(tǒng)統(tǒng)裝進了園林這個"景觀超市"。因此,從寫詩作文方面,培養(yǎng)園林設計師的素養(yǎng)和大眾的景觀鑒賞能力是繼承古典園林文化的方法之一。

  談到對詩文的學習和借鑒,不可避免仍要回到格律這個問題。格律是種游戲規(guī)則,但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在詩詞格律中,中國詩歌藝術才能有著魔力一般的神奇,被翻譯成外文作品的詩詞變地寡然無味即是這個原因。中國古典園林構造上的神奇和多變,亦是從詩詞的這種風格中來。初唐詩中杖劍遠游、氣吞山河的豪情是在游歷大山大水中形成的,其格律上卻是放縱不羈,我們可以從中學到這樣的造園手法:營造山川須大手筆,視野開闊,胸有千壑且不拘小節(jié);兩宋詞里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優(yōu)雅是在細致入微的優(yōu)越生活中造就的,其格律不僅嚴謹亦千變?nèi)f化,加上楹聯(lián)、匾額、回文、聯(lián)句等多種詩文形式,我們也可以靈活運用到各種園林小品和細節(jié)的處理中,使其精雕細刻、豐富多彩。至于詩詞發(fā)展中的"無一字無來處"、"求典無新"的弊習不僅要從詩詞的發(fā)展中避免,也要杜絕它對造園的影響。

  中國山水畫是對自然的領悟和再現(xiàn),中國園林以"師法自然"為要旨,必然要從山水畫中借鑒很多東西。山水畫對線條、結構的運用是非常成功的,其骨法、氣韻亦似神來之筆,不可名狀。山水畫有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之分,亦有全景山水和"一角半邊"式構圖??梢赃@么說,從山水畫的線條、結構、骨法、氣韻、色彩、整體與局部構圖,一路學來,其手法已使造園者用之不盡。

  法國規(guī)則式園林的線條直取幾何圖形,已為現(xiàn)代園林所厭棄;英國風景式園林的線條簡單,是對自然初級地模仿,亦不是上乘手法。中國山水畫以線條為造型基礎,建筑輪廓起伏的線條、坡屋面柔和舒卷的線條、山石有若皺擦的線條、水池曲岸的線條、花木枝干虬曲的線條等等。這些線條運用手法都可以借鑒到園林中來,運用到細節(jié)的處理中,形成通透輕盈的園林景觀?,F(xiàn)代建筑多以高大、實用為主,在園林中,不防多造一些體量小、結構靈巧的建筑,與整個園林線條、構架相和諧。

編輯:shangxiyu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