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山地公園省”里靚麗的地勘風景

2017-05-09 09:02:57         來源: 國土部網站     瀏覽次數:

  貴州省這次開展的全省范圍的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是史無前例的,沒有先例可循,具有探索性。

  將“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tài)”作為貴州跨越發(fā)展的三塊長板,開展旅游資源大普查,摸清貴州省旅游資源家底還只是其中的第一步,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依然任重道遠,貴州地勘行業(yè)大有用武之地。

  4月26日,北京“中國職工之家”。中國地質礦產經濟學會2017年地勘局長座談會正在這里舉行。

  座談會的內容實在但不簡單:交流近年來地勘單位改革發(fā)展的新情況、好經驗,研判當前地勘行業(yè)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商討下一步工作的對策。

  在經驗交流環(huán)節(jié),貴州省地礦局總工程師周琦所作的題為“積極服務貴州大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開展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情況的匯報”的發(fā)言,引起了與會者的濃厚興趣。

  權威專家稱,“這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下地勘行業(yè)主動應對挑戰(zhàn),主動作為,積極拓展地質工作服務領域的創(chuàng)新之舉,具有示范作用。”

  貴州省開展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的來龍去脈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視察時提出,“守住發(fā)展和生態(tài)兩條底線”,“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fā)展新路”,“要把旅游業(yè)做大做強,豐富旅游生態(tài)和人文內涵”。

  為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要求,貴州省委、省政府決定將“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tài)”作為貴州跨越發(fā)展的三塊長板,并明確提出將貴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作為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重要舉措。

  有關人士分析,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是高瞻遠矚的,而且切合貴州的具體實際。事實上,經過多年努力,到2015年底,貴州已經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并已跨入高鐵時代。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根本改變,依托貴州獨特的地質地貌條件和豐富的人文資源,發(fā)展“大旅游”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

  2016年2月16日,貴州省省委書記陳敏爾同志在全省縣以上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作輔導報告時提出,要全力推動貴州省旅游業(yè)實現井噴式增長,明確要求重新審視全省旅游資源。2月21日,貴州省政府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全省加快旅游發(fā)展作了動員部署,貴州省委副書記、省長孫志剛提出了“采取超常規(guī)舉措,奮力推動旅游業(yè)實現井噴式增長”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明確提出了“要全面普查重新審視貴州旅游資源”的工作要求。

  機不可失。貴州省地礦局一班人敏銳地認識到,在加快旅游發(fā)展工作中,地勘單位應及時拓展地質工作服務范圍,充分發(fā)揮好旅游地學人才優(yōu)勢,做好地學科技支撐。局黨委決定,以局和專家個人建議兩種方式分別向省政府和主要領導提出具體工作建議,貴州省地礦局局長、書記付貴林為此做了具體安排。

  2016年3月23日,遵照貴州省地礦局黨委的決定,貴州省地礦局總工程師周琦以貴州省核心專家的名義,向孫志剛省長寫了一封建議信,提出《關于以縣為單元開展全省山地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夯實旅游業(yè)井噴式增長基礎的建議》。“建議”認為,貴州山地旅游資源雖然得天獨厚,但是不少資源“藏在深閨人未識”,家底尚待進一步摸清;貴州要打造山地公園省,使之成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要從基礎抓起,啟動全省以縣為單元的山地旅游資源普查工作;開展全省山地旅游資源普查,要站在加快建設山地旅游大省的高度,充分挖掘地質旅游資源。同時提出,省地礦局可發(fā)揮基礎性公益性地質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做出亮點、做出新貢獻。

  2016年3月28日,孫志剛批示,認為省地礦局專家的建議甚好,要盡快制訂工作方案,然后全省動員進行一次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力爭年底前取得成效。同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秦如培批示要求,省國土資源廳牽頭先拿一個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的方案,并要求開一次專題會進行研究討論。隨即,以省國土資源廳牽頭、省地礦局為主要技術支撐的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籌備工作正式開始。

  2016年4月13日,孫志剛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旅游資源大普查,全面掌握貴州省旅游資源情況,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發(fā)展。

  貴州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的組織實施

  2016年4月19日,貴州省政府印發(fā)《關于開展旅游資源大普查的通知》,對普查的目的和意義、對象和范圍、內容和方法、工作步驟及工作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并專門成立以常務副省長為組長,兩位分管副省長為副組長,幾十個省直廳局為成員單位的省旅游資源大普查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以下簡稱“省旅普辦”),辦公室設在國土資源廳,國土資源廳廳長朱立軍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下設綜合組、技術組、協調組、宣傳組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按照12個組類和數據庫建庫要求,共設13個專家組,專家組成員約80余名,涉及地學、建筑、水利、林業(yè)、國土、文物、黨史、發(fā)改、體育、旅游、測繪等方面。在整個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中,貴州省地礦局作為主要技術支撐,充分發(fā)揮了人才和技術優(yōu)勢。同時,各市州、縣(區(qū))分別成立旅游資源大普查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普查經費由省財政承擔。

  “省旅普辦”編制了《貴州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實施方案》、《貴州省旅游資源大普查技術要求》。根據國家《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和其他相關技術標準,結合貴州省實際,將貴州旅游資源劃分為12個主類、42個亞類、210個基本類型。

  2016年4月19日,貴州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動員會議在貴陽召開。孫志剛專門為會議作出批示,秦如培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明確指出,旅游資源大普查是貴州省委、省政府立足經濟社會發(fā)展、交通格局變化等新形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推進旅游業(yè)供給側改革、做強大旅游長板的基礎性工作。開展一次全域性、全方位、全要素、全覆蓋、拉網式的大普查,對摸清旅游資源家底,科學評價旅游資源,制定和實施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強調,開展旅游資源大普查在貴州省尚屬首次,全省上下要把旅游資源大普查作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工作抓好抓實,按照“橫到邊、縱到底”的要求,把旅游資源大普查搞全搞準,把主要內容弄清弄透,把關鍵環(huán)節(jié)落細落小,把責任落實到崗到位。要堅持邊普查邊運用,依托大數據、云計算、衛(wèi)星遙感等現代技術,提升普查質量,促進普查信息共享,優(yōu)化整合全域旅游資源,助推全省旅游業(yè)持續(xù)井噴式增長。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按照科學普查、全面普查、創(chuàng)新普查的要求,精心組織,扎實推進,交出一份旅游資源大普查的圓滿答卷。

  2016年5月初,貴州省啟動了16個縣(市、區(qū))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試點,并決定分三期對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技術骨干、市(州)縣旅普辦負責人、骨干進行培訓,統(tǒng)一思想和工作程序。

  6月初,由貴州省國土資源廳牽頭,貴州省地礦局等3家國有地勘單位具體實施的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全面啟動。3家國有地勘單位組建了89支普查隊(其中貴州省地礦局組建59支),438個普查組,2200多名地質專業(yè)技術干部,有10萬群眾參與,覆蓋全省89個縣(市、區(qū)、特區(qū)),146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17309個行政村(居)。

  旅游資源大普查實施過程中,孫志剛要求:全覆蓋,不留空白盲點。6月14日,孫志剛在有關部門提交的《關于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有關情況的報告》上再次叮囑:“這項工作史無前例,意義重大,一定要做好,做扎實,做出成效。歷史將會證明,這次普查對貴州的發(fā)展多么重要。”

  貴州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的特點及其創(chuàng)新

  據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及貴州省地礦局的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貴州省這次開展的全省范圍的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是史無前例的,沒有先例可循,具有探索性?;剡^頭來看,可以概括與歸納出幾個方面的特點,在不少方面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

  全國首創(chuàng)。由省級人民政府統(tǒng)一部署,進行全地域、拉網式、專業(yè)性的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系全國首創(chuàng)。

  范圍廣、人數多。開展了全省總動員,組建了89支普查隊、438個普查組、2200多名專業(yè)技術人員,實施群專結合,全省共10萬余人參與旅游資源大普查。

  技術標準創(chuàng)新。以國家《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18972-2003)技術標準劃分的8個主類、31個亞類、155個基本類型,調整為12個主類、42個亞類、210個基本類型,結合貴州實際,新增加了鄉(xiāng)村旅游、紅色旅游、山地體育、康體養(yǎng)生4個主類。

  技術含量高。本次工作采用高分辨率衛(wèi)星影像圖為底圖,采用米級定位PDA集成平板進行外業(yè)信息采集,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

  成果出乎意料、亮點突出。此項工作呈現出新增旅游資源數量大、重要資源發(fā)現多、扶貧區(qū)旅游資源類型全等三大亮點。

  貴州旅游資源大普查的主要成果

 ?。ㄒ唬┤÷糜钨Y源單體總數。據了解,通過這次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全省普查登記旅游資源82679處,其中新發(fā)現51626處,占62.44%。按照資源等級劃分:未獲等級的資源18827處(新發(fā)現13924處),占資源總數22.77%;一級資源37942處(新發(fā)現24802處),占45.89%;二級資源18303處(新發(fā)現10211處),占22.14%;三級資源6359處(新發(fā)現2488處),占7.69%;四級資源1033處(新發(fā)現178處),占1.25%;五級資源215處(新發(fā)現23處),占0.26%。

  已普查登記的資源中,優(yōu)良級(三至五級,下同)旅游資源7607處(新發(fā)現2689處),占資源總數9.20%。其中,最具影響的是五級(世界級),其次是四級(國家級),新發(fā)現了一批有震撼力的優(yōu)質資源,如赤水市獅子巖瀑布群、荔波縣七彩桫欏河、七星關區(qū)沖天大峽谷等,均具有很好的觀賞性和開發(fā)前景。

 ?。ǘ┤÷糜钨Y源綜合體總數。經普查篩選、整理、歸類,形成了貴州省旅游資源綜合體名錄,共收錄各類綜合旅游資源3265個,其中世界級7個、國家級871個、省級1943個、市級83個、縣級361個。

  孫志剛指出:開展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是一項打基礎、利長遠的舉措,對發(fā)展全域旅游、做強大旅游長板、打造山地公園省意義重大。2016年以來,各級普查機構精心組織、廣泛動員,全地域、全方位、全要素、全覆蓋地普查,安全、高效、優(yōu)質地完成了普查工作,成果令人振奮。

  旅游資源大普查成果已成為貴州省“大旅游”發(fā)展的關鍵支撐,成為貴州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做出相關決策的重要參考,為高水平編制旅游開發(fā)規(guī)劃奠定了堅實基礎。

  貴州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意義重大

  就這次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的作用及重大意義,2016年12月13日,孫志剛省長在主持召開“全省旅游資源大普查工作專題會議”做了一個總結,明確指出:這次普查成果是貴州的寶貴財富。要對普查成果進行深入整理,建好數據庫云平臺,對現有旅游資源分級、分類進行再核實、再整理,徹底摸清全省旅游資源家底,分專題開展研討,凝聚更多力量參與,讓普查成果持續(xù)發(fā)揮作用、擴大影響;要對普查成果進行深入研究,將普查成果與現有旅游資源開發(fā)和脫貧攻堅、經濟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高水平編制旅游和溫泉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系統(tǒng)組織開發(fā)、包裝和推介,把單體旅游資源做成旅游景點、景區(qū)和線路,推動全域旅游發(fā)展,打造一批旅游扶貧樣板;要對普查成果進行深入宣傳,緊緊圍繞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品牌,精心組織策劃宣傳方案,全方位、多形式、多角度、高頻次報道旅游資源和普查工作中涌現的先進事跡、先進個人,進一步提升貴州旅游品牌形象。

  據了解,根據旅游資源大普查成果,貴州省地礦局在其制訂的《地質工作十大計劃(2017-2020年)》中,專門制訂了山地旅游資源開發(fā)與保護地學支撐計劃,安排部署了優(yōu)良旅游資源詳查工程、地質公園建設工程和地質遺跡調查等三大工程。

  目前,貴州省地礦相關地勘單位與相關縣市區(qū)達成近30個省級、國家級和世界級地質公園建設的申報意向或合同。為進一步抓好這項工作,該局還專門委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辦地質公園申報建設培訓班,來自貴州省地礦局地勘單位技術骨干和貴州省與關市、州、縣國土資源管理的有關負責人參加培訓和實地考察學習,為下一步全面開展好此項工作進一步打好堅實基礎。

  有為方有位。將“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tài)”作為貴州跨越發(fā)展的三塊長板,開展旅游資源大普查,摸清貴州省旅游資源家底還只是其中的第一步,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依然任重道遠。這其中,對于具有技術優(yōu)勢的貴州省國土資源系統(tǒng),特別是地礦行業(yè)包括地勘單位來說,應該大有用武之地。

編輯:ludan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guī)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yè)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tài)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fā)新格局、建立綠色發(fā)展產業(yè)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huán)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tài)格局、健全生態(tài)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

天津加大力度推進濕地保護

出臺規(guī)劃、搬遷移民、流轉土地、拆除建筑……為保護“華北綠肺”,涉及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7.4%的濕地保護舉措正在天津加大力度推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