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16城試點建海綿城市
2015年國務院部署建設海綿城市后,四川一直積極有序地推進實施。在遂寧成為國家級試點城市一年后,2016年7月,四川確定成都、瀘州、自貢、綿陽、廣安5個地級城市和崇州等10個城市(縣城)為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目前,四川將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二是督促地級城市和縣城加快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編制;三是積極拓寬籌資渠道,大力推進PPP模式,強化海綿城市建設資金保障;四是繼續(xù)抓好試點示范。
資料圖
海綿城市,指城市像海綿一樣,對雨水具有吸收和釋放功能,彈性地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
“小雨不濕鞋、大雨不內(nèi)澇”,作為重要的民生項目,四川一直在部署和推進海綿城市的建設。2015年,遂寧成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選擇了5個地級城市和10個縣級城市(縣城)開展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在全省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現(xiàn)狀
完成投資450億元建成海綿城市面積107平方公里
城市,要有“面子”,也要有“里子”。而海綿城市,毫無疑問正是城市的“里子”。
城市可以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就地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調(diào)節(jié)水循環(huán),在干旱缺水時又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小雨不濕腳,大雨不內(nèi)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這是對海綿城市建設的定位,通俗又精準。2015年4月,遂寧成功申報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如今已完成試點項目261個,在2015年和2016年度績效考評工作中,連續(xù)兩年名列全國前茅。
2015年國務院部署建設海綿城市后,四川一直積極有序地推進實施。在遂寧成為國家級試點城市一年后,2016年7月,四川確定成都、瀘州、自貢、綿陽、廣安5個地級城市和崇州等10個城市(縣城)為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由此四川海綿城市建設基本形成“以國家級試點為龍頭、省級試點為支點,其他市縣統(tǒng)籌推進”的發(fā)展格局。
記者了解到,至2017年6月底,16個試點市(縣)完工項目408個,完成投資450億元,建成海綿城市面積107平方公里。
現(xiàn)狀
轉變觀念厘清思路統(tǒng)籌建設分類推進
如此備受歡迎的海綿城市,在全省將如何建設和推進?
“有些人問建設海綿城市會不會多花錢,其實恰恰相反,海綿城市會少花錢。”在四川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廳長何健看來,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轉變觀念,厘清思路非常重要。“建設海綿城市就是尊重自然和推進綠色發(fā)展,”何健總結道,“要堅持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在新建城區(qū)上,因地制宜減少硬化,建設綠色屋頂、透水地坪、雨水花園等設施;對已經(jīng)建成的區(qū)域,則著重濕地、坑塘、溝渠等的保護和修復,改造過度硬化的部分”。
具體推進上,首先是突出示范,以點促面。遂寧海綿城市建設國家級試點和成都、自貢等15個城市(縣城)的省級試點,正是四川的實踐。通過發(fā)揮試點的示范、突破和帶動作用,以此來引領全省海綿城市的建設。
其次,發(fā)揮政策的指引作用,破難釋疑。關于海綿城市建設,四川省政府和住房城鄉(xiāng)建設廳出臺了多個政策文件予以指引、推進和保障。而部分城市也陸續(xù)出臺了貫徹落實文件。如今,全省的海綿城市建設初步形成一套涉及組織、技術、資金等領域和規(guī)劃、建設、管理等環(huán)節(jié)的保障制度。
最后就是要統(tǒng)籌建設,分類推進。四川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中的3大類項目進一步明確為建筑與住宅小區(qū)、城市道路和廣場、海綿型公園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海綿體、排水防澇設施和城市水系保護修復6類,以此支撐修復城市水生態(tài)、改善城市水環(huán)境、提高城市水安全、涵養(yǎng)城市水資源等多目標的實現(xiàn)。
未來
確保新區(qū)建設全面落實要求
在海綿城市理念越來越普及和受到關注的今天,四川在未來將如何建?其實,一年以前,省政府出臺的《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就對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目標、基本原則、規(guī)劃引領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從時間進度表來看,2017年,全省要形成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示范片區(qū)和示范項目,到2020年,全省城市建成區(qū)20%以上的面積能達到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的目標;到2030年,全省城市建成區(qū)80%以上的面積達到以上目標。
“在試點示范上,我們將繼續(xù)抓好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城市建設轉型發(fā)展。重點指導16個試點市(縣)進一步完善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實施計劃,抓好試點示范項目的推進和推廣。推進老城區(qū)海綿化改造,嚴格規(guī)劃管控,確保新區(qū)建設全面落實海綿城市要求,走綠色發(fā)展之路,為老百姓創(chuàng)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環(huán)境,更好地共享城市改革發(fā)展的成果。”何健說。
編輯:ludan
相關閱讀
襄陽市出臺海綿城市建設規(guī)劃
讓雨水自然滲透、就地消納,城市不再出現(xiàn)內(nèi)澇。記者昨從襄陽市規(guī)劃局獲悉,《襄陽市中心城區(qū)海綿城市專項規(guī)劃(2016—2030)》獲市政府批復。【詳細】
老城新生:武漢“海綿經(jīng)驗”或全球推廣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綠色生長項目組來到武漢,計劃將武漢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活動作為【詳細】
觀察:國家級海綿城市“延遲交卷”為哪般?
2015年,住建部、財政部等部委聯(lián)合開評了首批國家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按照申報要求, 試點海綿城市建設周期為兩年。但3年過去了,本該去年就驗收的項目到目前為止還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為什么?【詳細】
上海浦東:大力推廣海綿城市道路核心技術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浦東新區(qū)第九屆學術年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