枡野俊明眼中的“禪意”景觀

2018-04-25 09:07:25    作者:張萌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瀏覽次數(shù):

  前不久,在第八屆園冶高峰論壇暨亞洲園林大會上,日本禪宗大師枡野俊明作了一場關于日本禪宗文化與景觀設計理念的主題講座。枡野俊明表示,禪宗思想最早來源于中國唐朝,后傳入日本,而現(xiàn)代禪宗思想在日本、中國、韓國等一些亞洲國家都有所傳播。

  枡野俊明從禪宗園林文化的起源出發(fā),探討了東西方景觀文化以及傳統(tǒng)造園文化和現(xiàn)代造園文化的差異,并以自己實際參與設計建造的景觀項目為例,詳細介紹了禪宗思想如何融入園林造景中。

  材料的“硬”和“軟”

  枡野俊明介紹,由于東西方信仰不同,在造園方面使用的材料不盡相同。

  在園林造景中,西方國家在基督教的引導下,人們渴望接近于神、接近于天,所以在建筑物屋頂有非常多的塔狀結(jié)構(gòu)。建筑通常以石材作為主要材料,由于采用石材,所以非常穩(wěn)定,不怕任何風雨。

  反觀東方國家,由于受到佛學思想的影響,日本的建筑物常以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為主,由柱梁、斗拱和釘子來構(gòu)成,還會有很大的屋檐,其材料都是源于自然,以木材、茅草和泥土為主,這些材料雖不防風雨,也不夠堅固,但卻起到夏季遮光、冬季保暖的作用。

  空間的“閉”和“開”

  由于東西方建筑使用材料的差異,使得建筑空間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效果和風格。

  枡野俊明介紹,西方建筑以石材作為主要材料。在這種材料特質(zhì)下,為了保證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會設置很多外部拱形階梯,固定于墻體之上,所以為了保證結(jié)構(gòu)需求,建筑空間開放的機會非常小,建筑空間較為封閉,與外界環(huán)境融合少。

  從枡野俊明展示的西方建筑圖片中,可以看出,石材形成的閉合空間,與外界分割開來,建筑內(nèi)是一番景色,室外則是另一番景色。同時,窗戶、回廊都不是開敞式設計,采光不好,見光處與不見光處形成鮮明的陰暗對比。

  日本建筑則非常注重外部環(huán)境和建筑內(nèi)部空間的融合性,常以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為主,初期的建筑甚至沒有任何一面墻壁。這些材料雖不像石材那般牢固,但在這種開放的空間內(nèi),人們永遠能夠第一時間感知到外部的環(huán)境,就像把自然建造在身邊一樣。

   “以京都南禪寺的建筑立面為例,雖然坐在建筑里面,眼睛卻可以看到室外的環(huán)境,感受到花香和清風,好像伸手就可觸摸到外面的自然界。”枡野俊明說。

  枡野俊明表示,由于東西方建筑空間的劃分方式不同,也使空間形成封閉或是開放的效果。像西方建筑多以墻壁進行組合,回廊和主體建筑以墻壁進行劃分,而日本的流廊由屋檐、柱子和扶手組成,與主體建筑空間連接處并沒有實體墻壁,從而使得左右內(nèi)外的空氣可以相互流通,建筑內(nèi)部空間和外部融為一體,形成流廊空間,人在其中也感到更為開放。

  景觀布局的“主”和“次”

  除了內(nèi)外空間的“開”“閉”使觀賞景觀的感覺有差異外,枡野俊明還提到,由于東西方建筑的高度不同,人們觀賞園林的角度不同,外部景觀的布局也不同。

  在西方,建筑一般都是4層-5層高,在景觀設計時要考慮人從高處往下觀看時的景象,所以西方園林中常出現(xiàn)較為規(guī)整的花紋或圖案,且景觀布局通常會有主次之分,一般前面硬景是主,后面的軟景為輔。

  枡野俊明分別以意大利園林和法國園林為例介紹說,在意大利園林的造景中,以噴泉和雕塑作為主景,綠植在其后作為背景,突出襯托前景的噴泉和雕像。這一點,法國的園林與意大利園林相似,也存在著主次之分。突出體現(xiàn)了建筑物的核心地位,而在四周輔以低矮的草坪空間,作為建筑物的延伸,這種布局直接將人的視線引導至中央核心建筑物,以視線主導形成一條中軸線,使得整體空間布局的主次之分非常明顯。

  “這樣的景觀,在歐洲認為是美的,而在東方或者是日本園林中則不然。”枡野俊明說。

  日本園林認為,人在自然界漫步,需要隨著自然界營造出的節(jié)奏慢慢前行,而不是設置一個非常明顯的標志物來引導人的視線。同時,由于日本的建筑相對低矮,在整個風景的構(gòu)成當中,經(jīng)常是多種景物非常融洽地結(jié)合在一起,即“天人合一”。

  “像在日本京都的庭院中,屋檐、柱子、挑臺和水池并沒有主次之分,而是形成一個整體景觀,看起來非常和諧、自然。”枡野俊明說。

  藝術審美的“完美”和“自然”

  枡野俊明還進行了東西方藝術作品的對比,由于東西方藝術審美的差別,也使得景觀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

  眾所周知,歐洲的繪畫以油畫為主,一般從素描開始,通常把整個畫像畫得非常滿,再用濃厚的油彩一層一層蓋過去,這是西方油畫展現(xiàn)的特點。也就是說,在繪畫過程當中,不斷地在改變畫面的空間布局,直到畫到完美、沒有辦法再添加的狀態(tài),這就是歐洲繪畫的主要審美取向。

  反之來看東方的水墨畫,中國和日本都有水墨畫,水墨畫的過程不會有素描草稿的階段,而是直接在宣紙上下筆。這就需要平時不斷練習,練習成百上千次后在自己的精神最集中的一瞬間,把作品畫出來。

   “作品完成后,畫上還會有一個很大的空間,讓人去聯(lián)想去想象,把自己的想象填充上去。這也正是東西方藝術審美的不同之處。西方審美更追求完美,而東方卻傾向自然。”枡野俊明說。

  枡野俊明表示,最近5年-10年,很多歐美國家以及東南亞國家,對營造“禪意”景觀的興趣正在逐步提升。日本和中國的傳統(tǒng)造園文化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仍不能忘掉歷史文化理念,在設計中要注重傳承歷史文化和價值觀,將傳統(tǒng)形式融入到現(xiàn)代設計當中,打造出更具東方美的“禪意”景觀。
 

編輯:liq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nèi)容,版權(quán)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者,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