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張家灣:留住古鎮(zhèn)老味道

2022-11-16 08:55:47         來源:北京日報     瀏覽次數(shù):

  有著“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的通州張家灣,正在恢復歷史上的古鎮(zhèn)風采。記者了解到,張家灣城墻遺址及通運橋文物保護與修繕工程主體已于近日完工。破壞文物的各類隱患得到消除,橋石、石獅、城墻等按照“修舊如舊”原則保留了歷史風貌,城墻、橋體的歷史文化價值得到了保護和延續(xù)。歷經(jīng)數(shù)百年風雨洗禮的張家灣城墻及通運橋,再現(xiàn)古樸之美、藝術之美、歷史之美。

通州張家灣:留住古鎮(zhèn)老味道

西段城墻南側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保護城墻遺址的殘缺之美。

通州張家灣:留住古鎮(zhèn)老味道

橋面上保留著清晰的車轍印。記者 白繼開攝

  遍訪全國尋找老石

  沿著張采路一路行至蕭太后河,再向東不遠,就來到通運橋及張家灣城墻遺址。橋下,蕭太后河河水靜靜流淌,殘存的城墻沿河而立,四下里彌漫著歷史的滄桑味道。

  踏上通運橋,視野中最壯觀的當數(shù)橋面上深深淺淺的車痕。最初,這是一座木橋,但因為不堪經(jīng)年累月過往運輸南北物資的重負,于明萬歷時改建為石橋。這些明顯的車痕印記,正是過往歷史的直觀見證,是當年大運河北端碼頭商業(yè)繁旺的寫照。

  為了保留這些歷史印記,實現(xiàn)修舊如舊,本次通運橋橋面的文物修繕可謂大費苦心。“就拿橋南側這塊新補的老石來說,一側我們打磨了貫通的車轍印記,實現(xiàn)車痕的前后連貫,另一側也增加了部分車痕,邊角部分還特意敲掉一小塊,增加歲月斑駁的痕跡。”北京首華建設經(jīng)營有限公司張家灣遺址及通運橋修繕項目負責人呂欣說,“從打磨到安裝就位,這一塊石頭花了前后一周時間。”

  在通運橋面,像這樣打磨添配的老石共約70塊,每一塊都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為了填補橋面缺失,每塊石頭都要純手工打磨,既要嚴絲合縫填補空隙,還要與周邊石塊做到風貌統(tǒng)一。而且這些添配的石塊本身就是老石舊石。呂欣告訴記者,為了找到和橋面風格統(tǒng)一、年代相近的老石,項目團隊曾遍訪全國,先后到過江蘇宿遷、安徽黃山、山東濟寧、北京房山等地的舊石市場,最終在山東找到了最合適的石材。

  半面石獅成功復原

  除了橋面,通運橋兩側的石獅和石欄也極具特色。東西各有18根望柱,上雕須彌座,座頂?shù)癃{,雄雌相間,神態(tài)各異;柱間嵌置欄板,每塊欄板兩面都浮雕寶瓶荷葉,荷葉上還雕有葉脈。古建專家王世仁介紹,這種欄板內外兩面均浮雕紋飾的古橋為通運橋獨見,而且荷葉形和瓶口形狀不一,寥寥幾道葉脈紋也沒有雷同之筆,簡練而有神韻。欄端設麒麟戧欄獸石雕,雙角密鱗,昂頭蹲坐,頗顯雄風。

  不過,在漫長歲月的侵蝕下,橋兩側的石獅、浮雕寶瓶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殘損,甚至西側一座石獅僅存半面,還有一座僅剩下一條石腿。北京北建大建筑設計研究院遺產五所建筑專業(yè)負責人王瑤介紹,本次修繕對橋上的石獅等石制雕刻藝術品按殘損程度做了不同處理,主要是進行清灰保養(yǎng),做最小干預。對于沒有歷史依據(jù)的,就不補配復原,避免造成不倫不類。

  幸運的是,針對其中一座僅剩半面的石獅子,修繕團隊在修繕前對風化破損的另一半進行了妥善保存。本次修繕利用抱箍固定的辦法,在不破壞文物本體的基礎上,對這應石獅進行了復原。

  手工砌筑近2萬塊城磚

  通運橋的北側,就是古時的張家灣城。古城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當時是為保衛(wèi)漕河這一明廷經(jīng)濟命脈、拱衛(wèi)京師加強防備蒙古兵侵擾而搶筑的。目前,張家灣城墻僅存南城墻西段、南城門及南城墻東段,由于曾被單位或村民用作院墻,這些城墻得以保留至今。其中,1995年經(jīng)北京市恢復性修建的南城門及東側城墻保存較為完好,而南城墻西段相對保存較差,殘存城墻露出地面部分殘損嚴重。

  于是,本次城墻修繕就將重點放在了南城墻西段。“西段殘存的只有城墻的墻芯,在進行整體修繕保護前,要先把對城墻造成破壞的樹木、灌木、垃圾、雜土等徹底清除,這一步我們就花費了大量時間。”呂欣介紹,“接著就是對城墻進行修復加固,做好排水,恢復城墻遺址原狀。”

  本次修繕在西段城墻北側用新墻磚進行了加固,根據(jù)殘存墻體的高矮起伏進行修復,由于殘存的原墻磚長度不一,新墻為了補齊墻面,所用的新磚每一塊都長短不一,需要純手工進行量身定制,西段247米的墻體一共使用了這樣的手工磚近2萬塊。西段城墻南側則保留了原有的歷史風貌,修繕團隊主要利用摻了麻刀的灰泥進行加固,保留城墻遺址的殘缺之美。

  打造大運河北端新景點

  張家灣城墻遺址及通運橋都是見證古時張家灣漕運盛景的核心文物遺跡,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次修繕是在2004年。時隔18年的這次修繕,“看不出明顯變化,但實際上已經(jīng)做了加固修復,這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修舊如舊’效果”。通州區(qū)文物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修繕消除了加速張家灣遺址及通運橋破敗的各種因素,保護了城墻的安全穩(wěn)定性,延續(xù)了歷史信息的真實性。

  接下來,張家灣城墻遺址及通運橋周邊將開展景觀環(huán)境提升工程,例如沿河修建濱水步道、長椅,對路面進行平整硬化,補植鮮花綠植,增設景觀,將這里打造成大運河北端的文旅新景點。未來,市民到此可以近距離接觸通運橋及古城墻,遙想當年萬舟駢集、舳艫蔽日的古鎮(zhèn)盛景。

編輯:liq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江蘇揚州:今年實施五大攻堅行動提升城市綠化

城市道路綠化增綠行動。利用今年春季綠化黃金季節(jié),針對城市道路綠化達標率、林蔭路覆蓋率等指標,全面開展道路綠化增綠提綠補綠,重點對87條道路的行道樹“有綠無蔭、有景少蔭”、綠化品種單一等問題進行整改,形成配置合理、錯落有致、層次清晰的道路綠化景觀【詳細】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北京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濱水商業(yè)消費新地標

昌平新城東區(qū)位于昌平區(qū)南邵鎮(zhèn),規(guī)劃建設用地面積11平方公里,規(guī)劃人口12萬,圍繞打造首都北部消費新地標編織街區(qū)控規(guī)已獲批。未來,昌平新城東區(qū)將打造成為京北體驗消費示范區(qū)、山水宜居典范城區(qū)、高水平綜合服務承載區(qū)和智慧產研創(chuàng)新園區(qū)【詳細】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南寧園博園舉辦“禮樂園博·南寧花朝盛典”

活動期間,南寧園博園還舉辦了漢服新秀大賽、同袍巡游、及笄成人禮、國風婚禮妝照展示、明制婚禮儀式典禮、六藝游園、書畫體驗、國風集市等精彩紛呈的活動,同時邀請眾多知名國風模特參與表演展示【詳細】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成都首屆“最美公園”評選結果出爐

據(jù)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最美公園”評選范圍包括23個區(qū)(市)縣已建成開放的1514個公園,包括綜合公園、口袋公園,還有郊野公園【詳細】